202 第202章(1 / 2)
毕竟是宋冀宁先放钟涛教授鸽子,?而且一放数年,做为补偿,?他是愿意去帮忙的。不过他如今正在跟随导师学习中,?还得看导师放不放人。
听到宋冀宁已经有了导师,?钟涛教授深感遗憾之余,更不甘心:“不是老蒋吧?老蒋这届带的学生我都认识,你之前拒绝我时不是说除了他不会考虑别的导师吗?”
宋冀宁挠挠头,?无奈道:“原本是这样的计划,?但我们在前苏联学到的已经远超过机械工程技术,?没有办法再跟蒋教授学习了。”
如果继续学机械工程,宋冀宁和季椽当然只会选择蒋教授,?但是,?这不是没办法吗?他们现在学的东西别说向蒋教授请教,连提都不应该提,?除了另择导师外,?还能怎么办呢?
“我记得你的专业是机械工程,到前苏联留学,应该也是相关专业吧?怎么我和老蒋都还不够资格教你们吗?”钟涛教授追问。
他还是很希望可以得到宋冀宁这名学生,?而且不是自夸,?做为一名空导院的高级工程师,?他的学识与能力完全当得起国内一线工程师的名头,宋冀宁怎么就不愿跟他?
这还真不好解释他们突然换专业的过程,?宋冀宁只能说:“我现在主研力学,?和以前的专业不同,?因此没有办法再向你和蒋教授学习,很抱歉。不过教授的研究我一定会尽全力帮忙的,等这边的学习告一段落,我立即过去。”
钟涛教授更不解了:“等一下,你怎么突然改行力学去了?”
宋冀宁没有再回答他的追问,以工作为由带着季椽离开。
季椽看了看表,发现自己的确应该回去了,便对宋冀宁道:“小宋哥我先走了,要过去帮忙时提前通知我,我好安排时间。”
尽管全程都被钟涛教授无视,不过他并不介意,钟教授帮助过小宋哥,对季椽而言等同于帮助他。所以即便他未曾对季椽提出邀请,季椽也主动要去帮忙。
两人继续各自在不同的军舰上忙碌,和其他研究员学到许多。到后期遇到一些问题,季椽和宋冀宁的两位导师便被请出来解决,于是季椽和宋冀宁又回到他们身后,一边当助理一边接受教导。
钟涛教授还在困惑宋冀宁怎么改学力学去了呢,要知道这和机械工程是完全不同的体系,力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大部份是航空航天或者土木工程之类,宋冀宁还在这边帮忙着,完全不像要去航天部或者工程部的样子啊?
等见到宋冀宁的导师陈春煜院士,钟教授终于明白了。
什么力学,分明是爆炸力学嘛!难怪是在这里学习,这里可不是爆炸力学的主场吗!
同时也服气了。
陈院士为国贡献时,他还在学校里读书呢,如果陈院士现在说要带研究生,他都想去报读。宋冀宁能成为他的学生,一定是在苏联学到了不得了的技术。
不过并非每个人都高兴看到这两对师生。
李院士和陈院士是国内著名科学家,名字被写进教科书从小就让学生膜拜的那种。由于专注科研,两人自十多年前就不再带研究生了,众研究员尽管遗憾,但也能理解。
然而,突然之间,没有任何征兆,李泽业和陈春煜两位院士居然又带学生了?
带的还是两个默默无闻,在科研界完全没有任何建树的新人?!
——在发现两位院士的学生是季椽和宋冀宁后,不少研究员便调查了他们的资料。
当然,不是身世财产这类资料,而是他们的学术论文。
季椽和宋冀宁在高中至大学期间,发表了不少论文,但那时候显得优秀的论文,在经历过这几年的科技发展后,已经显得技术平平。在国内科研圈两人倒略有点名声,连续三届全国机器人大赛冠军,中科院看好的未来科技人才——仅此而已,高中比赛冠军算什么科研成就?
不,什么都不是!
所以两位院士到底为什么看中季椽和宋冀宁?
在季椽和宋冀宁的学术资料被查阅之后,所有科研人员都心情复杂。
以大学生的角度而言,这两人确实优秀,初入大学就能在科研杂志上发表论文。如果要招研究生,他们也会选择这样的学生。
但那仅限于普通学院的研究生,仅凭大学那种水平的论文,他们要当国家级院士的学生,就不够资格了。
因此很多人存了较量之心,想知道这两个在国内学术界默默无闻的新人,是凭什么得到国家级院士青睐的。 ↑返回顶部↑
听到宋冀宁已经有了导师,?钟涛教授深感遗憾之余,更不甘心:“不是老蒋吧?老蒋这届带的学生我都认识,你之前拒绝我时不是说除了他不会考虑别的导师吗?”
宋冀宁挠挠头,?无奈道:“原本是这样的计划,?但我们在前苏联学到的已经远超过机械工程技术,?没有办法再跟蒋教授学习了。”
如果继续学机械工程,宋冀宁和季椽当然只会选择蒋教授,?但是,?这不是没办法吗?他们现在学的东西别说向蒋教授请教,连提都不应该提,?除了另择导师外,?还能怎么办呢?
“我记得你的专业是机械工程,到前苏联留学,应该也是相关专业吧?怎么我和老蒋都还不够资格教你们吗?”钟涛教授追问。
他还是很希望可以得到宋冀宁这名学生,?而且不是自夸,?做为一名空导院的高级工程师,?他的学识与能力完全当得起国内一线工程师的名头,宋冀宁怎么就不愿跟他?
这还真不好解释他们突然换专业的过程,?宋冀宁只能说:“我现在主研力学,?和以前的专业不同,?因此没有办法再向你和蒋教授学习,很抱歉。不过教授的研究我一定会尽全力帮忙的,等这边的学习告一段落,我立即过去。”
钟涛教授更不解了:“等一下,你怎么突然改行力学去了?”
宋冀宁没有再回答他的追问,以工作为由带着季椽离开。
季椽看了看表,发现自己的确应该回去了,便对宋冀宁道:“小宋哥我先走了,要过去帮忙时提前通知我,我好安排时间。”
尽管全程都被钟涛教授无视,不过他并不介意,钟教授帮助过小宋哥,对季椽而言等同于帮助他。所以即便他未曾对季椽提出邀请,季椽也主动要去帮忙。
两人继续各自在不同的军舰上忙碌,和其他研究员学到许多。到后期遇到一些问题,季椽和宋冀宁的两位导师便被请出来解决,于是季椽和宋冀宁又回到他们身后,一边当助理一边接受教导。
钟涛教授还在困惑宋冀宁怎么改学力学去了呢,要知道这和机械工程是完全不同的体系,力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大部份是航空航天或者土木工程之类,宋冀宁还在这边帮忙着,完全不像要去航天部或者工程部的样子啊?
等见到宋冀宁的导师陈春煜院士,钟教授终于明白了。
什么力学,分明是爆炸力学嘛!难怪是在这里学习,这里可不是爆炸力学的主场吗!
同时也服气了。
陈院士为国贡献时,他还在学校里读书呢,如果陈院士现在说要带研究生,他都想去报读。宋冀宁能成为他的学生,一定是在苏联学到了不得了的技术。
不过并非每个人都高兴看到这两对师生。
李院士和陈院士是国内著名科学家,名字被写进教科书从小就让学生膜拜的那种。由于专注科研,两人自十多年前就不再带研究生了,众研究员尽管遗憾,但也能理解。
然而,突然之间,没有任何征兆,李泽业和陈春煜两位院士居然又带学生了?
带的还是两个默默无闻,在科研界完全没有任何建树的新人?!
——在发现两位院士的学生是季椽和宋冀宁后,不少研究员便调查了他们的资料。
当然,不是身世财产这类资料,而是他们的学术论文。
季椽和宋冀宁在高中至大学期间,发表了不少论文,但那时候显得优秀的论文,在经历过这几年的科技发展后,已经显得技术平平。在国内科研圈两人倒略有点名声,连续三届全国机器人大赛冠军,中科院看好的未来科技人才——仅此而已,高中比赛冠军算什么科研成就?
不,什么都不是!
所以两位院士到底为什么看中季椽和宋冀宁?
在季椽和宋冀宁的学术资料被查阅之后,所有科研人员都心情复杂。
以大学生的角度而言,这两人确实优秀,初入大学就能在科研杂志上发表论文。如果要招研究生,他们也会选择这样的学生。
但那仅限于普通学院的研究生,仅凭大学那种水平的论文,他们要当国家级院士的学生,就不够资格了。
因此很多人存了较量之心,想知道这两个在国内学术界默默无闻的新人,是凭什么得到国家级院士青睐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