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风波(二十七)(1 / 3)
宫里的酒席,气氛这么融洽,再说小庄那里也是热闹喧天啊。
六年前,小庄不过只有十几户人家,十几个暖棚,如今可是大变了样子。
名字虽然还叫小庄,但早就把旁边的田庄也买了下来。为了留个念想,河滩地的暖房还在,平日也有专人照管。但李五爷带着村人已经搬到了三里外的杏花村。
杏花村里,专门建了院子,仿造了老熊岭上的郭家大院,前院,住了李五爷和江大力夫妻,二进就留给偶尔过来小住的陆老爹一家,后院,则是整理的整整齐齐,每日打扫,铺陈很是精致,备着小米来住。
当然,小米在宫里,回趟国公府都不好大张旗鼓,更别提来小庄了。基本一年也来不了一次,但这院子还是依旧留着,轻易不让人进去。
村里七十几户人家,有的是老熊岭跟来的后生成家立业了。有的是原本的庄户,选那淳朴憨厚的留下,全家签了死契,这才放心让他们平日帮手干活。
毕竟小庄里的青菜瓜果,可是不少往宫里和镇南侯府,还有国公府送,万一有人使坏,下场难以预料啊。
小米没出嫁时候,小庄种菜就没少赚银钱,又年年育苗分给周围乡亲,传授冬日种菜的技术,暖房养鸡生蛋等等,十里八村的百姓,简直把小庄当圣地一样供起来了。
小米进宫之后,陆老爹接管了小庄。他本来就是个书痴,对银钱根本没有概念,又在老熊岭吃大锅饭习惯了,哪里会小气。
不过两年,小庄就家家都建了砖瓦的院子,青石板路两侧,一栋栋整齐的院子,间或鸡鸣狗叫,孩童嬉闹,当真是人家难得的净土一片。
先前,一百多草原勇士被派了过来,李五爷人老成精,琢磨了一下,就把两个空院子分给了他们暂住。
正房加东西厢房,都是大炕,每铺炕睡十人,正好名义是护卫小庄,日夜当值,倒换着睡,也足够住下了。
不过,今日小庄却是彻底沸腾了。
一众来声援的老兵,得了李大壮等人的消息,带了一丝忐忑心情到了小庄。
不想,小庄里的几个后生,居然是当年一同东征保护小米的。
这也算熟人了,一切好说话。
李五爷听说他们是来给小米撑腰的,生怕有人欺负了小米,更是立刻把他们当了自家人。
整个小庄都忙碌了起来,杀猪宰羊,埋锅造饭,喧闹的几里外都能听得见。
老熊岭内外,自从陆家发迹,就隔三差五的吃大锅饭,后来更是直接在岭下设了专门做饭的草棚。
所以,只要老熊岭出来的人,习惯了吃大锅饭,跟习惯张罗大锅饭。
翠兰带了十几个小媳妇儿,扎着围裙,脚不沾地,恨不得一路小跑儿。
几千人的饭菜,听起来吓人,其实有肉有粮食也不怕什么。
二十几口大锅,一溜排开,白菜土豆粉条,加上大片肉,大骨头,炖的咕嘟嘟冒泡儿。
另一边,各家各户分开帮忙烙大饼,一家二百张,不过一个时辰,炖菜好了,大饼也成筐的提上去。
远路而来的老兵们,别说当兵时候,就是退伍之后成家立业,吃饭也没什么讲究。
这会儿,一人一碗炖菜,手里抓着大饼,甩开腮帮子,吃的是不亦乐乎啊。
不等吃完饭,兵部就已经派人赶着马车送了帐篷来。
这都是做熟练的活计,吃饱喝足的老兵们,两三个一组,几乎眨眼间,小庄外边的空地上就扎了二百帐篷,大夏日的也不用什么被褥,草垫子一铺,不过片刻就睡的呼噜山响了。
虽然他们算不得远路而来,但只靠双腿走路,多半又有残疾,也很是辛苦。
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带着必死的心来的,毕竟要为了皇后娘娘伸冤,谁知道京都是个什么状况啊。万一皇上为了某些原因想要舍弃皇后,他们就真是孤立无援,拼死向前了。 ↑返回顶部↑
六年前,小庄不过只有十几户人家,十几个暖棚,如今可是大变了样子。
名字虽然还叫小庄,但早就把旁边的田庄也买了下来。为了留个念想,河滩地的暖房还在,平日也有专人照管。但李五爷带着村人已经搬到了三里外的杏花村。
杏花村里,专门建了院子,仿造了老熊岭上的郭家大院,前院,住了李五爷和江大力夫妻,二进就留给偶尔过来小住的陆老爹一家,后院,则是整理的整整齐齐,每日打扫,铺陈很是精致,备着小米来住。
当然,小米在宫里,回趟国公府都不好大张旗鼓,更别提来小庄了。基本一年也来不了一次,但这院子还是依旧留着,轻易不让人进去。
村里七十几户人家,有的是老熊岭跟来的后生成家立业了。有的是原本的庄户,选那淳朴憨厚的留下,全家签了死契,这才放心让他们平日帮手干活。
毕竟小庄里的青菜瓜果,可是不少往宫里和镇南侯府,还有国公府送,万一有人使坏,下场难以预料啊。
小米没出嫁时候,小庄种菜就没少赚银钱,又年年育苗分给周围乡亲,传授冬日种菜的技术,暖房养鸡生蛋等等,十里八村的百姓,简直把小庄当圣地一样供起来了。
小米进宫之后,陆老爹接管了小庄。他本来就是个书痴,对银钱根本没有概念,又在老熊岭吃大锅饭习惯了,哪里会小气。
不过两年,小庄就家家都建了砖瓦的院子,青石板路两侧,一栋栋整齐的院子,间或鸡鸣狗叫,孩童嬉闹,当真是人家难得的净土一片。
先前,一百多草原勇士被派了过来,李五爷人老成精,琢磨了一下,就把两个空院子分给了他们暂住。
正房加东西厢房,都是大炕,每铺炕睡十人,正好名义是护卫小庄,日夜当值,倒换着睡,也足够住下了。
不过,今日小庄却是彻底沸腾了。
一众来声援的老兵,得了李大壮等人的消息,带了一丝忐忑心情到了小庄。
不想,小庄里的几个后生,居然是当年一同东征保护小米的。
这也算熟人了,一切好说话。
李五爷听说他们是来给小米撑腰的,生怕有人欺负了小米,更是立刻把他们当了自家人。
整个小庄都忙碌了起来,杀猪宰羊,埋锅造饭,喧闹的几里外都能听得见。
老熊岭内外,自从陆家发迹,就隔三差五的吃大锅饭,后来更是直接在岭下设了专门做饭的草棚。
所以,只要老熊岭出来的人,习惯了吃大锅饭,跟习惯张罗大锅饭。
翠兰带了十几个小媳妇儿,扎着围裙,脚不沾地,恨不得一路小跑儿。
几千人的饭菜,听起来吓人,其实有肉有粮食也不怕什么。
二十几口大锅,一溜排开,白菜土豆粉条,加上大片肉,大骨头,炖的咕嘟嘟冒泡儿。
另一边,各家各户分开帮忙烙大饼,一家二百张,不过一个时辰,炖菜好了,大饼也成筐的提上去。
远路而来的老兵们,别说当兵时候,就是退伍之后成家立业,吃饭也没什么讲究。
这会儿,一人一碗炖菜,手里抓着大饼,甩开腮帮子,吃的是不亦乐乎啊。
不等吃完饭,兵部就已经派人赶着马车送了帐篷来。
这都是做熟练的活计,吃饱喝足的老兵们,两三个一组,几乎眨眼间,小庄外边的空地上就扎了二百帐篷,大夏日的也不用什么被褥,草垫子一铺,不过片刻就睡的呼噜山响了。
虽然他们算不得远路而来,但只靠双腿走路,多半又有残疾,也很是辛苦。
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带着必死的心来的,毕竟要为了皇后娘娘伸冤,谁知道京都是个什么状况啊。万一皇上为了某些原因想要舍弃皇后,他们就真是孤立无援,拼死向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