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二泉山馆(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卢灿为什么能推断出眼前老者是汤临泽的后人?就是因为看出那些壶器上的密记。
  民/国中后期,二泉山馆最大的作伪业务,就是制作冒名款紫沙壶!
  早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宜兴川埠潜洛紫沙高手蒋彦亭1894-1943华夏工艺美术大师蒋蓉的伯父,就被汤安聘至尚海,在汤家秘密仿制紫沙古器达五年之久。
  所仿古董,品种较多,方器以“四方”“八方”“六方”“四方如意”为主;塑器多为“三友”“南瓜”;杂器有水滴、水盂、盖杯、笔筒等,而所制最多的是“三兽壶”和“莲蓬壶”,所用款识多为“时大彬”、“友泉”、“陈鸣远”等。
  汤临泽从不收徒,其自身绝技只传授给汤家后人,这也是卢灿一口认定白发老者姓汤的原因。
  对家族后人,汤临泽可谓竭尽心力,不仅在仿古作旧的技巧上他亲自给予了口授手教的指点,甚至在永康路自己寓所的庭除间,亲自设计打造了一座烧紫砂壶和摆件的小窑炉,并专门请了宜兴一位姓戴的师傅(戴竹明,紫沙壶高手)来帮配料、捏泥、烧窑,循序进行,以便于家族弟子上手。
  汤壶,在民/国最后十年,可是紫沙壶精仿赝品的代名词。
  他一生中有几件逸闻趣事,很有意思。
  其一是戏弄吴湖帆。
  吴湖帆家藏有曼生壶一把,1937年,湖帆请汤临泽仿制一把。四个月后,汤将壶归还,湖帆将一新一旧之壶分别贮藏,异常心喜。
  不几天,汤又持一壶来,湖帆大为惊异,问他“哪来第三把?”
  汤安笑着告说道“这把才是尊藏原物,前二把均仿制,聊以戏探而已”。
  其二是笑侃徐森玉。
  建国初,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兼尚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徐森玉1881-1971,中国著名文物鉴定家主持尚海博物馆筹建工作时,征得十二把宜兴名家款的紫砂壶,请汤临泽鉴别。
  汤临泽当场指着陈列品说:“这十二把紫砂壶,其中有八把是我仿造的。”
  老徐气得跳脚!
  其三是死去活来。
  1963年他抱病住入尚海第六人民医院,医药无效,医生判定他已经死了,家族后人也在判定书上签字,被送进太平间。
  半夜,汤安忽苏醒,哇哇大叫:“我没有死,你们为什么把我送到这里”
  出院后就好像根本没生过病,照旧访亲觅友,直至1967年6月4日,才病逝大华医院,终年八十一岁。
  汤安汤临泽,绝对的一代奇人。
  如同所有大家族一样,解放前期,汤家一分为二,汤安一脉留在内陆,而汤家三房,也就是汤笙俞的父亲,带着另一拨汤家族人,经香江,远渡北美。
  这算是他乡遇故知!
  卢灿与汤笙俞聊起汤临泽旧事,不胜唏嘘。
  听闻二伯是老死床榻,汤笙俞虽有悲意,但还算平静——在那个年代,汤临泽能善终,已经很出乎他的意料。
  “汤老,您怎么在这里做起买卖?怎么不去大棚里面?家里人呢?”彼此熟悉之后,两人话语亲切许多,卢灿问话也相对随意。
  “嗨,别提了!异国他乡,低人一等。”汤笙俞忽然叹了口气。
  这一声叹息,有着多少离乡背井的感慨。
  汤家刚来旧金山时,家境殷实,于是汤笙俞重操旧业,在旧金山唐人街开了家古董铺子,生意还凑合。可是汤笙俞的孙子不争气,整天在社会上胡混,不知怎么的就得罪了唐人街的帮派堂口一个大人物,于是旧金山待不下去了,只得来到布伦特伍德县,这里离儿子的上班近一些。
  汤笙俞的儿子还不错,在哥伦比亚片场做灯头(灯光师傅),可要照顾一大家子开销,依旧有些吃力,于是老爷子便出来摆摊,兜售点家中老物件,帮衬一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