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3 / 4)
相比之下,夏嵩等人也有过处理庶务的经验。只不过他们的经验来自于给人当幕僚,很多人更是接触不到更高一层的争斗,完全就是吃了眼界的亏。
对于这个结果,元熙帝也不意外,会考试不代表会做官。冯克己出的科举试卷偏向庶族,顾玄这一手虽然暗中偏向士族,但理由完全充分,元熙帝哪怕心里稍微偏他舅舅一点,也不会对顾玄这做法有什么不满。
于是,顾玄直接让人按照选试结果给众人授官,大多都是外放,留在京城的较少。新朝初立缺的就是基层县令,刚通过科举的进士也不可能给他们品阶太高的官,全都从县令做起。至于那些擅读书写文章却不够灵活的,顾玄则将他们全部安排进了翰林院,为了避嫌,顾淮之和徐晖也被安排进了翰林院。
顾淮之的状元名头可算是有点用了,他被元熙帝点名赐了翰林院修撰一职,正六品,夏嵩和徐晖则被封了翰林院编修,从六品。
其他进翰林院的,八品,外放的也是八品甚至九品。
相比起来,顾淮之三人这个一鼎甲起点高了其他人一大截。
顾淮之暗暗松了口气,翰林院挺好的,现在不少人还不重视这个地方,日后这里就是储相之地,清贵得很,好地方!
新上任的翰林院修撰工作热情高涨,穿过来十多年了,可算是有份正经工作了。上辈子的工作狂顾淮之瞬间觉得找回了一丢丢熟悉感,心里很是满意。
这时候,顾淮之听到了一个消息:郑氏一族有人进京了。
顾淮之微微挑眉,郑氏?徐清漪真正的父族?虽说对方和徐清漪的血缘离得有点远,好歹也是同族,若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才进京,那就要好好提防他们搞事情了。
虽然还没把徐清漪娶回家,但在顾淮之心里,徐清漪就是自家人,现在他护短,完全没毛病。
顾淮之对郑氏进京略微犯嘀咕,有人听到消息后却几乎要发疯了。
作者有话要说: 居然码到了现在,困=_=
感谢初甜小天使的手.榴弹,爱你么么哒^3^
第62章 郑氏
顾淮之踏入官场后,顾玄便将手中部分情报来源给了他。郑氏进京的事情本来和顾氏没什么关系, 只不过考虑到徐清漪的身世, 顾淮之还是对即将进京的郑氏分去了一丝关注度。
这次进京的算是郑氏如今的嫡系,虽说是嫡系, 也就是个面子光, 毕竟郑氏真正的嫡系还在世上的就只有徐清漪一个人, 还是个顶着徐姓的郑氏嫡系。
让顾淮之感到意外的是,郑氏这一支子嗣实在不丰,竟然只一个独子, 唤做郑文襄, 据说此人亦是聪慧过人,在当地颇负盛名,长得也极为英俊, 堪比当年在云州的顾淮之。年纪也跟顾淮之差不多大, 算下来只比顾淮之大上一岁。
顾淮之不由沉默,这年头儿的天才这么不值钱的吗,随随便便就能冒出来一个?
这就是顾淮之的思维误区了,哪个年代都不缺天才,后世各种神童简直不要太多,大学还设有少年班, 完全就是天生的智商压制。顾淮之能在满地文盲的封建社会遇上一堆天才, 纯粹是因为他本来就是在顶级权贵圈中,自身也是个天才。大佬都跟大佬玩,能入大佬眼的, 那必须都是有几把刷子的人物,普通人的消息根本连进入顾淮之书房的资格都没有。
顾淮之纵横商场那堪称神一般的直觉这会儿再次发挥了作用,将马上要进京的郑文襄列为了重点关注人物。
比顾淮之更重视郑文襄的,自然是上辈子死在郑文襄手里的范婷。这位一听郑氏进京的消息后,差点没崩住脸上的表情,手上一个不稳就打翻了刚换上的茶杯。
事实上,要不是郑文襄给范婷的心理压力太大,范婷之前也不会在听到顾淮之和徐清漪两人的亲事时受到双重刺激让人传损人不利己的流言。
顾淮之心里的小本本也记着范婷的账呢,让人关注郑文襄的同时,竟然还有了意外收获,说是范家也有一股势力在打听郑文襄的消息。顾淮之好奇心大起,继续调动手中的人手去查范家这条线。结果自然不用多说,顾淮之作为顾氏未来家主,手里掌握的能量怎么可能是范婷一个闺阁女眷比得上的?就跟上次徐晰查流言的事一样,范婷的小动作同样被顾淮之查了个一清二楚。
让顾淮之更感兴趣的是,明面上来看,郑氏多年没进京,范婷应该不知道郑文襄才对,结果她明摆着就是冲郑文襄去的,还有意想给郑文襄挖坑,那就有意思了。
什么仇什么怨啊?
顾淮之仔细一琢磨,正巧他也想探一探郑氏此行的目的,并没阻止范婷的动作,反而让人暗搓搓往里面加了一把火。这等浑水摸鱼借刀杀人的事情,顾淮之干得十分熟练,反正到时候也是郑范两家互相插刀,关他顾氏什么事呢?
良心说丢就丢的顾淮之对此不但不觉得愧疚,反而美滋滋的。
坑都挖好了,就等着猎物乖乖往里跳了。
好歹也是世家,郑氏虽然久未进京,但上几代留下的人脉还在。认真算起来,世家大族基本都连着亲,郑氏一行抵达京城那日,京中世家碍于情面,也让人备了礼物在城门口等着为他们道喜。 ↑返回顶部↑
对于这个结果,元熙帝也不意外,会考试不代表会做官。冯克己出的科举试卷偏向庶族,顾玄这一手虽然暗中偏向士族,但理由完全充分,元熙帝哪怕心里稍微偏他舅舅一点,也不会对顾玄这做法有什么不满。
于是,顾玄直接让人按照选试结果给众人授官,大多都是外放,留在京城的较少。新朝初立缺的就是基层县令,刚通过科举的进士也不可能给他们品阶太高的官,全都从县令做起。至于那些擅读书写文章却不够灵活的,顾玄则将他们全部安排进了翰林院,为了避嫌,顾淮之和徐晖也被安排进了翰林院。
顾淮之的状元名头可算是有点用了,他被元熙帝点名赐了翰林院修撰一职,正六品,夏嵩和徐晖则被封了翰林院编修,从六品。
其他进翰林院的,八品,外放的也是八品甚至九品。
相比起来,顾淮之三人这个一鼎甲起点高了其他人一大截。
顾淮之暗暗松了口气,翰林院挺好的,现在不少人还不重视这个地方,日后这里就是储相之地,清贵得很,好地方!
新上任的翰林院修撰工作热情高涨,穿过来十多年了,可算是有份正经工作了。上辈子的工作狂顾淮之瞬间觉得找回了一丢丢熟悉感,心里很是满意。
这时候,顾淮之听到了一个消息:郑氏一族有人进京了。
顾淮之微微挑眉,郑氏?徐清漪真正的父族?虽说对方和徐清漪的血缘离得有点远,好歹也是同族,若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才进京,那就要好好提防他们搞事情了。
虽然还没把徐清漪娶回家,但在顾淮之心里,徐清漪就是自家人,现在他护短,完全没毛病。
顾淮之对郑氏进京略微犯嘀咕,有人听到消息后却几乎要发疯了。
作者有话要说: 居然码到了现在,困=_=
感谢初甜小天使的手.榴弹,爱你么么哒^3^
第62章 郑氏
顾淮之踏入官场后,顾玄便将手中部分情报来源给了他。郑氏进京的事情本来和顾氏没什么关系, 只不过考虑到徐清漪的身世, 顾淮之还是对即将进京的郑氏分去了一丝关注度。
这次进京的算是郑氏如今的嫡系,虽说是嫡系, 也就是个面子光, 毕竟郑氏真正的嫡系还在世上的就只有徐清漪一个人, 还是个顶着徐姓的郑氏嫡系。
让顾淮之感到意外的是,郑氏这一支子嗣实在不丰,竟然只一个独子, 唤做郑文襄, 据说此人亦是聪慧过人,在当地颇负盛名,长得也极为英俊, 堪比当年在云州的顾淮之。年纪也跟顾淮之差不多大, 算下来只比顾淮之大上一岁。
顾淮之不由沉默,这年头儿的天才这么不值钱的吗,随随便便就能冒出来一个?
这就是顾淮之的思维误区了,哪个年代都不缺天才,后世各种神童简直不要太多,大学还设有少年班, 完全就是天生的智商压制。顾淮之能在满地文盲的封建社会遇上一堆天才, 纯粹是因为他本来就是在顶级权贵圈中,自身也是个天才。大佬都跟大佬玩,能入大佬眼的, 那必须都是有几把刷子的人物,普通人的消息根本连进入顾淮之书房的资格都没有。
顾淮之纵横商场那堪称神一般的直觉这会儿再次发挥了作用,将马上要进京的郑文襄列为了重点关注人物。
比顾淮之更重视郑文襄的,自然是上辈子死在郑文襄手里的范婷。这位一听郑氏进京的消息后,差点没崩住脸上的表情,手上一个不稳就打翻了刚换上的茶杯。
事实上,要不是郑文襄给范婷的心理压力太大,范婷之前也不会在听到顾淮之和徐清漪两人的亲事时受到双重刺激让人传损人不利己的流言。
顾淮之心里的小本本也记着范婷的账呢,让人关注郑文襄的同时,竟然还有了意外收获,说是范家也有一股势力在打听郑文襄的消息。顾淮之好奇心大起,继续调动手中的人手去查范家这条线。结果自然不用多说,顾淮之作为顾氏未来家主,手里掌握的能量怎么可能是范婷一个闺阁女眷比得上的?就跟上次徐晰查流言的事一样,范婷的小动作同样被顾淮之查了个一清二楚。
让顾淮之更感兴趣的是,明面上来看,郑氏多年没进京,范婷应该不知道郑文襄才对,结果她明摆着就是冲郑文襄去的,还有意想给郑文襄挖坑,那就有意思了。
什么仇什么怨啊?
顾淮之仔细一琢磨,正巧他也想探一探郑氏此行的目的,并没阻止范婷的动作,反而让人暗搓搓往里面加了一把火。这等浑水摸鱼借刀杀人的事情,顾淮之干得十分熟练,反正到时候也是郑范两家互相插刀,关他顾氏什么事呢?
良心说丢就丢的顾淮之对此不但不觉得愧疚,反而美滋滋的。
坑都挖好了,就等着猎物乖乖往里跳了。
好歹也是世家,郑氏虽然久未进京,但上几代留下的人脉还在。认真算起来,世家大族基本都连着亲,郑氏一行抵达京城那日,京中世家碍于情面,也让人备了礼物在城门口等着为他们道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