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离间计(1 / 2)
白起拟定了离间计,来对付廉颇,此计不可谓不毒辣,因为各国军中派系都十分复杂,可不是并肩打一仗,一齐喝顿酒,就是一个派系的袍泽。
都说文人相轻,彼此看不起,有争论不休武将何尝不是暗中较劲儿,永远不会完全的抱成一团;而且君王也不希望手下的人,都同属一个派系,那将一端独大,一旦这个派系的领袖,威望和权力达到鼎盛,就要对皇权产生威胁。
历史上的司马睿、杨坚、赵匡胤、李渊等莫不是手握兵权,独领朝政,最后架空旧主,篡位登基,表面上再进行禅位的伪装
后世历史学者就华夏禅位做出研究,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真正的禅位,哪怕尧舜禹时代,也是军事酋长掌握一定权势职能后,顶替了名义继承人的位置,但后人为了歌颂古贤,才冠以禅位一说。
白起就是看到了燕灭赵、齐、魏等强国,时间还短,各地归心不稳,不可能短期内就完全效忠,对亡国一点旧情没有,他就是利用这一个点,复杂的人心,来施展这次离间计。
只要前线的燕军将领对廉颇起了疑心,就会事事提防,不听调令,甚至会亲自派人把消息送往燕京,这样就配合了白起的计划,等燕京谣言一起,两面印证,足以使燕王疑心重重,不敢再用廉颇。
蒙骜拍手笑道:“此计甚好,只要廉颇一除去,哪怕燕国后方的援军到了,也没有什么,我们可以消灭更多的燕军”
白起笑着点头道:“故而,这段日子,不必急着攻克燕军方向,故意摆着对峙的态势,让燕军也捉摸不透,自己心里犯合计,使河东战场的局势扑朔迷离,更像我们与廉颇达成协议的样子,如此一来,下一位援军主帅一到,势必会急着与我秦军正面厮杀。”
“妙哉,若真如此,那么燕军都要葬送此地,如果能在此消灭二三十万燕军,那么燕国也就要崩塌了,到那时,镇不住魏、齐、赵等地的旧贵族,势必都会揭竿而起,纷纷复国。”
一名被蒙骜视为心腹的年轻小将王陵,此时开口道:“咱们军中有奸细,这件事,要秘密进行才成。”
白起蹙了一下眉头,嘿嘿笑道:“我们可以反用一把燕军的间谍,使出反间计,大家可以私下传出消息,就说我们要与廉颇达成协议,助他恢复赵国,燕军间谍得知消息后,恐怕会立即传往燕京了,反而助我们一臂之力。”
诸将一愣,面面相觑之后,不由都哈哈大笑起来。
时间匆匆,半个月过去了。
剧辛、荆燕率领大军已经横扫了大部分楚国疆土,占据了六十多座城邑,彻底把楚国王室堵在了长江中上游,闯不过大别山与鄱阳湖的界限。
长江以北、大别山以东,淮河流域、江南流域都划入了燕国的版图。
另一面战场,秦开率领二十万精锐大军,已经攻克韩国的荥阳、阳翟等大城,比韩王从郑迁都到了成皋,缩减了近一半的疆土,亡国之势,岌岌可危,不断向秦求援。
秦国给韩的承诺只有一句,让韩自己先顶住,等河东战场,白起消灭了燕军有生力量,再从风陵渡口渡过黄河,截杀秦开的大军。
韩襄王韩仓无奈之下,只得咬牙坚持,好在还有一线希望,把韩国的存亡都压在白起能大破河东燕军上了,下诏全国抽调所有男丁投入保卫战中,由韩国大将军冯亭统领,暂时阻挡着燕军雷霆般的进攻脚步。
目前三大战场,只有河东暂时无战事,廉颇自己都有些想不通,秦军为何不猛烈进攻了,反而一副打持久战的态度,难道白起不知道,燕国第一波援军,十万人马即将要抵达了,实力越来越强,战势越稳固,对秦军并没有利。
他并不知晓,军营中私下已经有将领在议论纷纷,对廉颇已经怀疑了,因为有燕将截获了一名间谍,搜出了秦军主帅白起的亲笔书信,这件事让一些土生土长的燕国将领感到惊怒,已经开始怀疑廉颇,并有意无意地控制部分兵权,准备随时兵变控制他,而且及时把情报传回燕京。
半个月内,秦国间谍在燕京城散播谣言,渗透到一些燕国官员的耳里,都匆匆上书,奏了廉颇一本。
辰凌看到大臣奏折、燕军前线的密函、以及敌营内潜伏的特工送来的情报,三方把矛头都指向了廉颇。
“几位卿家,你们怎么看”
范雎、乐毅、苏秦、苏代、淳于臻等几位重臣接过各方信函扫了一遍后,相当惊诧,脸色各异,似乎都信了七八分。
“君上,按照廉颇的人品,应该不至于如此不识时务,但人心难测,在当前紧张局势下,还是不得不防,先撤离廉颇主帅之职,调回燕京,亲自盘问,如果他心虚,必会逃走,如果他是被冤枉的,自当安心来京”范雎提出建议。
乐毅和苏秦都纷纷点头,也觉得这个办法妥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毕竟事关战争成败,还是在这种特殊关键时期,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属实,后果不堪设想。
辰凌神色严谨,轻轻点头,心想:“若不是我来自未来,知道廉颇的人品,以及白起用过离间计对付廉颇,才使得长平之战,赵王临时换走了廉颇而改用赵括的典故,连我也相信了廉颇可疑”
眼下河东战场正是一旦换走廉颇,谁还是白起的对手恐怕换了其它将领去,会看到其他两路大军不断赫赫战功,从而立功心切,去了就急着与秦决战,定会中计,毕竟白起带兵的攻击力,恐怕也只有廉颇的防御,才让辰凌放心。
“几位卿家可听过三成人虎的典故”
乐毅、范雎等人一愣,摇了摇头,毕竟这个典故出自战国策,是韩非子主撰,比现在还要晚个七八十年呢。 ↑返回顶部↑
都说文人相轻,彼此看不起,有争论不休武将何尝不是暗中较劲儿,永远不会完全的抱成一团;而且君王也不希望手下的人,都同属一个派系,那将一端独大,一旦这个派系的领袖,威望和权力达到鼎盛,就要对皇权产生威胁。
历史上的司马睿、杨坚、赵匡胤、李渊等莫不是手握兵权,独领朝政,最后架空旧主,篡位登基,表面上再进行禅位的伪装
后世历史学者就华夏禅位做出研究,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真正的禅位,哪怕尧舜禹时代,也是军事酋长掌握一定权势职能后,顶替了名义继承人的位置,但后人为了歌颂古贤,才冠以禅位一说。
白起就是看到了燕灭赵、齐、魏等强国,时间还短,各地归心不稳,不可能短期内就完全效忠,对亡国一点旧情没有,他就是利用这一个点,复杂的人心,来施展这次离间计。
只要前线的燕军将领对廉颇起了疑心,就会事事提防,不听调令,甚至会亲自派人把消息送往燕京,这样就配合了白起的计划,等燕京谣言一起,两面印证,足以使燕王疑心重重,不敢再用廉颇。
蒙骜拍手笑道:“此计甚好,只要廉颇一除去,哪怕燕国后方的援军到了,也没有什么,我们可以消灭更多的燕军”
白起笑着点头道:“故而,这段日子,不必急着攻克燕军方向,故意摆着对峙的态势,让燕军也捉摸不透,自己心里犯合计,使河东战场的局势扑朔迷离,更像我们与廉颇达成协议的样子,如此一来,下一位援军主帅一到,势必会急着与我秦军正面厮杀。”
“妙哉,若真如此,那么燕军都要葬送此地,如果能在此消灭二三十万燕军,那么燕国也就要崩塌了,到那时,镇不住魏、齐、赵等地的旧贵族,势必都会揭竿而起,纷纷复国。”
一名被蒙骜视为心腹的年轻小将王陵,此时开口道:“咱们军中有奸细,这件事,要秘密进行才成。”
白起蹙了一下眉头,嘿嘿笑道:“我们可以反用一把燕军的间谍,使出反间计,大家可以私下传出消息,就说我们要与廉颇达成协议,助他恢复赵国,燕军间谍得知消息后,恐怕会立即传往燕京了,反而助我们一臂之力。”
诸将一愣,面面相觑之后,不由都哈哈大笑起来。
时间匆匆,半个月过去了。
剧辛、荆燕率领大军已经横扫了大部分楚国疆土,占据了六十多座城邑,彻底把楚国王室堵在了长江中上游,闯不过大别山与鄱阳湖的界限。
长江以北、大别山以东,淮河流域、江南流域都划入了燕国的版图。
另一面战场,秦开率领二十万精锐大军,已经攻克韩国的荥阳、阳翟等大城,比韩王从郑迁都到了成皋,缩减了近一半的疆土,亡国之势,岌岌可危,不断向秦求援。
秦国给韩的承诺只有一句,让韩自己先顶住,等河东战场,白起消灭了燕军有生力量,再从风陵渡口渡过黄河,截杀秦开的大军。
韩襄王韩仓无奈之下,只得咬牙坚持,好在还有一线希望,把韩国的存亡都压在白起能大破河东燕军上了,下诏全国抽调所有男丁投入保卫战中,由韩国大将军冯亭统领,暂时阻挡着燕军雷霆般的进攻脚步。
目前三大战场,只有河东暂时无战事,廉颇自己都有些想不通,秦军为何不猛烈进攻了,反而一副打持久战的态度,难道白起不知道,燕国第一波援军,十万人马即将要抵达了,实力越来越强,战势越稳固,对秦军并没有利。
他并不知晓,军营中私下已经有将领在议论纷纷,对廉颇已经怀疑了,因为有燕将截获了一名间谍,搜出了秦军主帅白起的亲笔书信,这件事让一些土生土长的燕国将领感到惊怒,已经开始怀疑廉颇,并有意无意地控制部分兵权,准备随时兵变控制他,而且及时把情报传回燕京。
半个月内,秦国间谍在燕京城散播谣言,渗透到一些燕国官员的耳里,都匆匆上书,奏了廉颇一本。
辰凌看到大臣奏折、燕军前线的密函、以及敌营内潜伏的特工送来的情报,三方把矛头都指向了廉颇。
“几位卿家,你们怎么看”
范雎、乐毅、苏秦、苏代、淳于臻等几位重臣接过各方信函扫了一遍后,相当惊诧,脸色各异,似乎都信了七八分。
“君上,按照廉颇的人品,应该不至于如此不识时务,但人心难测,在当前紧张局势下,还是不得不防,先撤离廉颇主帅之职,调回燕京,亲自盘问,如果他心虚,必会逃走,如果他是被冤枉的,自当安心来京”范雎提出建议。
乐毅和苏秦都纷纷点头,也觉得这个办法妥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毕竟事关战争成败,还是在这种特殊关键时期,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属实,后果不堪设想。
辰凌神色严谨,轻轻点头,心想:“若不是我来自未来,知道廉颇的人品,以及白起用过离间计对付廉颇,才使得长平之战,赵王临时换走了廉颇而改用赵括的典故,连我也相信了廉颇可疑”
眼下河东战场正是一旦换走廉颇,谁还是白起的对手恐怕换了其它将领去,会看到其他两路大军不断赫赫战功,从而立功心切,去了就急着与秦决战,定会中计,毕竟白起带兵的攻击力,恐怕也只有廉颇的防御,才让辰凌放心。
“几位卿家可听过三成人虎的典故”
乐毅、范雎等人一愣,摇了摇头,毕竟这个典故出自战国策,是韩非子主撰,比现在还要晚个七八十年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