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礼部孝道(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先秦之后,华夏以儒治国,所以儒家道德体系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
  然而儒家起源之初,是为了维护周礼。周礼的一套体系,是为了贵族服务的。所以后世的儒家道德体系,实则是士大夫的工具。对付底层老百姓,仍然是残酷的法律。
  文彦博就曾直言不讳,司马光的乱搞,实则是与士大夫共天下。所以儒家的道德体系,根本不适合老百姓。这也是老百姓经常成为炮灰,最根本的原因。
  精神控制,观念固化,仁义道德千年不断地灌输,早已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垄断地步。历代士大夫不懈努力,将儒家理念置于最高权力之上,这就是礼部的诞生。
  有了专门的部门,控制思想就更加容易。
  礼部通过政权的形势,左右指导权利的运转方式,通过学务管理,主持科举,直接与荣华富贵挂钩,强化儒家思想的专一性。朱元璋通过礼部,推行八股文,控制士大夫的思想,可以说效果非常显著。终明一世的士大夫,不是内斗,就是乱搞,蠢得无法形容。
  华夏上下五千年,乱世时代很多。然而没有哪个时代的士大夫,像明末如此的不堪。精英人才的集体愚蠢,这也是明国快速败亡的根本原因。事实证明,朱元璋成功了,华夏却悲催了。
  流弊具有很强的延续性,清国的朝廷,到处都是东林余党。所以清国要想转变八股文带来的蠢才局面,控制部门礼部的改制,就迫在眉睫。
  明国要不是士大夫糜烂,清国哪能这么容易取得天下?
  康熙深有感触:“士大夫处于上层,他们既然愚蠢。处于下层的百姓,只会更加的愚蠢。可是华夏礼仪,传承千年,早已深入骨髓,改制谈何容易?如果要改,该从哪里入手呢?”
  曹继武不假思索:“孝道。”
  “孝道?”
  康熙吃了一惊,“孝道乃华夏文明精髓,老师要废除孝道,相当于诛心万民,否定千秋万代,太不可思议了吧?”
  孝道是儒家道德体系的核心,并不是华夏文明精髓。
  先秦之前,诸子百家,只有儒家才会竭力提倡孝道。庄子妻亡,鼓盆而歌,道家向来不提倡孝道。法家残酷,兵家杀戮,纵横家驱利,跟孝道理念,根本不搭边。
  先秦之后,汉代以孝治天下,确立儒家独大,百家罢黜,迷惑万民。所以儒家成了垄断,因此华夏文明精髓,也被仁义之道给代表了。
  西洋世界没有孝道观念,照样活得好好的,而且最近百年间,已经完成对古老华夏的超越。
  先秦之前,孝道名不见经传,百家争鸣,观念思潮如海澎湃。而反观先秦之后,儒家独大,代表华夏文明,观念思想固步不前,黄鼠狼下崽子——一代不如一代。
  西洋世界,先秦时代,文明程度,都要高出当今的大清。人家都不提倡孝道观念,所以大清也就没有必要抱残守缺。
  康熙幼年丧母失父,儒家的孝道,恰好能给他最好的心灵慰藉。所以曹继武的观念,他相当反感:“老师,受不了!”
  曹继武点了点头:“陛下早年熟读儒家经典,幼年经历凄苦。己之喜好的感情浓重,却改变不了自然之道。”
  康熙吃了一惊:“老师的意思,孝道违背自然?”
  曹继武点了点头:“陛下早已根植孝道观念,不过真相伤感情。”
  感情是什么?
  每个人都是用自己的一套认知,来看待周围。这套认知体系,本人已经习惯,哪怕他是错的,自己也是深信不疑。一旦推翻这套认知,就是诛心之举。
  定力不佳的常人,你和他的观点不一致,他就有可能跳脚瞪眼抡拳头。所以诛心之举,拆穿人的信仰,往往会令人发疯。
  不过康熙不是常人,定力非常。曹继武接下来要拆穿孝道的虚伪,他知道心里会难受,但还是更愿意知道真相。
  于是康熙伸手相邀:“老师,请讲。”
  人生百年,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长生不老之术,历代都有人追求,但是没有一个人能摆脱被自然带走的命运。所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荣华富贵数代,终归不过荒郊土内藏。
  人生七十古来稀,士大夫如此,底层老百姓更加的不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