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灾民(1 / 1)
一个月后,大雨渐止。唐国中部,左军和唐洐信率领的西线军,再次展开大战,为避免左军利用优势兵力集中攻击,唐洐信和李回制订了重点防御三个城市,互为犄角,稳固中部局势,避免恶化。
而应该率军南下收复恒水以西,并且牵制部分左军的高爽正欲开拔时,此时唐洐礼传来圣旨,命其灵水城待命。此时的沧州唐洐礼和众臣正在商议是否要收复恒水以西地区。这里不得不说恒水以西地区的情况:恒水以西,土地相对于唐国其他地方不算沃土,这也是为什么唐国从此地发家,却始终在扩展自己的版图。原本两年内,经过北伐和东征,各地徭役赋税都加重,人民都不富裕,所以此地区亦不例外。而本该在秋收时,却遇到了这场百年不遇的大雨,颗粒无收。再加上此地如今只有少数左军守卫,相当于两不管地区,朝廷不管,叛军不管,所以此地的人民少了朝廷的救济,仅凭着自家所剩不多的陈粮度日,再加上唐洐礼早已下令截断此地商贸通道,所以也并未有他国的粮食运往此地。天灾人祸之下,此地终变为灾区。
因而若是此时收复此地区,朝廷必须拿出赈灾粮食帮助灾民度日而此刻的唐朝廷的情况亦不算好:唐澋稽依靠着掠夺大东国西境获得了不少物资,将将能够自给自足。而东境不仅供应着西线军,也供应着中部部分受灾的地区,而从齐国高价买卖运回的粮食多数运往镇北营和灵水城,唐朝廷也拿不出更多的粮食。如若此时,再将恒水以西收复,整个朝廷将会陷入崩溃,而且到时候极易引起灾民对朝廷的愤恨。所以反复思量间,唐洐礼还是决定暂不收复此地,下令高爽跨过灵水南下,增援中部地区西线军。其实,唐洐礼和朝廷那些大臣内心希望将灾民这股祸水引向叛军,毕竟此地算是在叛军的掌握下。
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灾民,这些人开始聚众闹事,哄抢物资,恒水以西陷入了史无前例的无秩序状态。而当唐朝廷知道后,反而派人混入灾民之中,散发消息,叛军掠夺了无数物资,并组织众人东渡打算攻击叛军,抢得粮食。
而对于自己的后方,左军亦在关注。如此混乱的局面,老人和田廖二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田廖二人亦主张放弃恒水以西,并防守恒水一线,防止灾民渡江。而那位老人则不这么看。
“这是一个机遇,若是运用得当,足以扭转如今战局?”老人望着地图上的恒水西部。
“您的意思是?”廖盛远问道。
“我们现在还有多少粮草?”老人问道。
“还有半年的粮草。”廖盛远不敢隐瞒说道。原本他们准备一年的粮草,他们以为解决唐国只需一到两个月,却未想到这场战争一打就是半年多。
“那就足够了。你们其中一个带着粮食渡江回西部,我要你们组建一支灾民大军,用以攻破唐洐信一部。”老人不容置疑道。
“这样的话,我们粮草不足以支撑到最后。”田兮启说道。
“无妨,只要东渡尧江之后,便可从大东军处得到粮草,这是我与他们早已约定好的。”老人说道。
“纵然如此,有灾民组建的军队怕是没有什么战斗力,到时候怕是得不偿失。”田兮启担忧道。
“莫小瞧了被逼在绝路的人,其展现出来的绝对超乎想象。”老人笑道。
对于此人的命令,田廖二人必然执行,果然廖盛远带着五千军和粮草西渡恒水,来到麟阳城征兵。在如此情况下,只要能活命,人们做什么都愿意,仅仅数日,廖盛远便带着二十万灾民组成的大军奔赴唐国中部。
已知晓这个消息的唐朝廷一时间手足无措,毕竟在他们看来,既然朝廷不敢插手此事,叛军更不敢沾惹这件事情。却未想到叛军会如此作为。而在朝廷无可奈何之际,唐洐信和李回正遭遇着危机。正如那老人所说,对于已被逼到绝路上的人来说,只要能活下去,他们什么都会做的。
很快携着二十万人之威的左军,以摧枯拉朽的势头将西线军彻底逐出了唐国中部,若不是唐洐信和李回带着一万人死命逃出,度过尧江,恐怕此役西线军就像高爽和新军一样被全歼。
战况急转直下,令唐洐礼和唐澋稽始料未及。唐澋稽不得不将部分右威军主力用于防守尧江重要渡口,并且提前收缴了所有尧江之上的船只,并将防守齐国的水军调往尧江南段,以为保障。只是就连唐澋稽也知道若是左军仍然保持着二十余万的兵力,恐怕尧江难保。而似是知道了左军大捷的消息,大东军亦开始行动,向着边境急速行军。
唐洐礼亦知道唐国此刻岌岌可危,若不全力补救,恐怕南原再无唐国。不得已,唐洐礼终于还是决定向齐国借兵。百年来,齐唐两国并未发生明面冲突,且历朝都有联姻,而且此次并未出兵唐国。内忧外患之下,唐洐礼只得如此。
远在齐国都城的唐澋风还是通过太子得知了如今唐国的局面,因而哭诉着央告太子向齐皇建议借兵与唐国。太子恐唐澋风伤心过度,因而答应。
“如今唐国使臣向朕递交了唐皇的书信,希望我等出兵帮助唐国平叛,诸位怎么看?”齐皇在殿中向几位重臣和太子询问。
“若是我国不出兵,恐怕唐国这次很难挺过去。到时候南原大乱,势必要有国家,依着我国的实力恐怕很难和青国,大东国抗衡,所以还是维持如今局面较好。况且大唐已答应将沧州三州之地割让与我国,还算合算。”既然已答应唐澋风,太子自然极力维护唐国。
“这不然,若是大唐依旧存在,经此一战后,当他们恢复元气,势必要扫清周围几国,以免这样事情再次发生,到时候恐怕纵然三国联手亦不能阻止大唐。”一人反驳道。一时间,太子与其余几人言语激烈交锋。 ↑返回顶部↑
而应该率军南下收复恒水以西,并且牵制部分左军的高爽正欲开拔时,此时唐洐礼传来圣旨,命其灵水城待命。此时的沧州唐洐礼和众臣正在商议是否要收复恒水以西地区。这里不得不说恒水以西地区的情况:恒水以西,土地相对于唐国其他地方不算沃土,这也是为什么唐国从此地发家,却始终在扩展自己的版图。原本两年内,经过北伐和东征,各地徭役赋税都加重,人民都不富裕,所以此地区亦不例外。而本该在秋收时,却遇到了这场百年不遇的大雨,颗粒无收。再加上此地如今只有少数左军守卫,相当于两不管地区,朝廷不管,叛军不管,所以此地的人民少了朝廷的救济,仅凭着自家所剩不多的陈粮度日,再加上唐洐礼早已下令截断此地商贸通道,所以也并未有他国的粮食运往此地。天灾人祸之下,此地终变为灾区。
因而若是此时收复此地区,朝廷必须拿出赈灾粮食帮助灾民度日而此刻的唐朝廷的情况亦不算好:唐澋稽依靠着掠夺大东国西境获得了不少物资,将将能够自给自足。而东境不仅供应着西线军,也供应着中部部分受灾的地区,而从齐国高价买卖运回的粮食多数运往镇北营和灵水城,唐朝廷也拿不出更多的粮食。如若此时,再将恒水以西收复,整个朝廷将会陷入崩溃,而且到时候极易引起灾民对朝廷的愤恨。所以反复思量间,唐洐礼还是决定暂不收复此地,下令高爽跨过灵水南下,增援中部地区西线军。其实,唐洐礼和朝廷那些大臣内心希望将灾民这股祸水引向叛军,毕竟此地算是在叛军的掌握下。
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灾民,这些人开始聚众闹事,哄抢物资,恒水以西陷入了史无前例的无秩序状态。而当唐朝廷知道后,反而派人混入灾民之中,散发消息,叛军掠夺了无数物资,并组织众人东渡打算攻击叛军,抢得粮食。
而对于自己的后方,左军亦在关注。如此混乱的局面,老人和田廖二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田廖二人亦主张放弃恒水以西,并防守恒水一线,防止灾民渡江。而那位老人则不这么看。
“这是一个机遇,若是运用得当,足以扭转如今战局?”老人望着地图上的恒水西部。
“您的意思是?”廖盛远问道。
“我们现在还有多少粮草?”老人问道。
“还有半年的粮草。”廖盛远不敢隐瞒说道。原本他们准备一年的粮草,他们以为解决唐国只需一到两个月,却未想到这场战争一打就是半年多。
“那就足够了。你们其中一个带着粮食渡江回西部,我要你们组建一支灾民大军,用以攻破唐洐信一部。”老人不容置疑道。
“这样的话,我们粮草不足以支撑到最后。”田兮启说道。
“无妨,只要东渡尧江之后,便可从大东军处得到粮草,这是我与他们早已约定好的。”老人说道。
“纵然如此,有灾民组建的军队怕是没有什么战斗力,到时候怕是得不偿失。”田兮启担忧道。
“莫小瞧了被逼在绝路的人,其展现出来的绝对超乎想象。”老人笑道。
对于此人的命令,田廖二人必然执行,果然廖盛远带着五千军和粮草西渡恒水,来到麟阳城征兵。在如此情况下,只要能活命,人们做什么都愿意,仅仅数日,廖盛远便带着二十万灾民组成的大军奔赴唐国中部。
已知晓这个消息的唐朝廷一时间手足无措,毕竟在他们看来,既然朝廷不敢插手此事,叛军更不敢沾惹这件事情。却未想到叛军会如此作为。而在朝廷无可奈何之际,唐洐信和李回正遭遇着危机。正如那老人所说,对于已被逼到绝路上的人来说,只要能活下去,他们什么都会做的。
很快携着二十万人之威的左军,以摧枯拉朽的势头将西线军彻底逐出了唐国中部,若不是唐洐信和李回带着一万人死命逃出,度过尧江,恐怕此役西线军就像高爽和新军一样被全歼。
战况急转直下,令唐洐礼和唐澋稽始料未及。唐澋稽不得不将部分右威军主力用于防守尧江重要渡口,并且提前收缴了所有尧江之上的船只,并将防守齐国的水军调往尧江南段,以为保障。只是就连唐澋稽也知道若是左军仍然保持着二十余万的兵力,恐怕尧江难保。而似是知道了左军大捷的消息,大东军亦开始行动,向着边境急速行军。
唐洐礼亦知道唐国此刻岌岌可危,若不全力补救,恐怕南原再无唐国。不得已,唐洐礼终于还是决定向齐国借兵。百年来,齐唐两国并未发生明面冲突,且历朝都有联姻,而且此次并未出兵唐国。内忧外患之下,唐洐礼只得如此。
远在齐国都城的唐澋风还是通过太子得知了如今唐国的局面,因而哭诉着央告太子向齐皇建议借兵与唐国。太子恐唐澋风伤心过度,因而答应。
“如今唐国使臣向朕递交了唐皇的书信,希望我等出兵帮助唐国平叛,诸位怎么看?”齐皇在殿中向几位重臣和太子询问。
“若是我国不出兵,恐怕唐国这次很难挺过去。到时候南原大乱,势必要有国家,依着我国的实力恐怕很难和青国,大东国抗衡,所以还是维持如今局面较好。况且大唐已答应将沧州三州之地割让与我国,还算合算。”既然已答应唐澋风,太子自然极力维护唐国。
“这不然,若是大唐依旧存在,经此一战后,当他们恢复元气,势必要扫清周围几国,以免这样事情再次发生,到时候恐怕纵然三国联手亦不能阻止大唐。”一人反驳道。一时间,太子与其余几人言语激烈交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