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2 / 4)
德庆帝蹙了蹙眉,她这哪像是没事的样子?
皇后见状忙道,“可是受了什么委屈?只管和你舅舅舅母说,舅舅舅母自是会给你讨回公道。”
德庆帝也开口道,“你是朕的外甥女,有谁敢给你气受?你只管跟朕说出来,朕替你撑腰。”
沈玉珺咬唇,垂眸道,“原本珺儿早就想来看舅舅舅母了,只是前些日子一直被大哥和母亲关禁闭,这才没能来。”
德庆帝一听沈玉珺被关禁闭,当即怒道,“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非得关禁闭?”
沈玉珺这才磕磕绊绊将前些日子的事情一一说了出来。
她深知德庆帝最是护短,即便她的做法非君子所为也会无条件站在她这边,故而也没有丝毫隐瞒。
果然,德庆帝听后当即大怒,“榆阳和沈昭这二人,真的是要气死朕!”
沈玉珺忙道,“舅舅息怒,是珺儿做错了事,大哥才罚珺儿禁闭的。母亲也是担心珺儿嫁过去威北侯府会受气,这才不同意这门亲事的。”
德庆帝闻言冷哼道,“沈昭迂腐,那简家姑娘险些被害跟你有什么关系?要她死的又不是你,是她亲祖母。”
顿了顿,还似不解气一般,又道,“还有榆阳,也是越活越回去了,你是朕的外甥女,就算真的嫁过去了,他威北侯府又谁敢给你气受?”
沈玉珺只低垂着头沉默不语。
德庆帝见小姑娘闷闷不乐,又问,“那珺儿呢?珺儿可想嫁陈昔?”
沈玉珺抬头,只见德庆帝看着她的眼,似想探出她真正想法。
她也没多闪躲,直视着德庆帝,道,“珺儿自是想嫁的,只是……”
德庆帝得到沈玉珺回答,当即打断她的话,道,“没什么只是的,你若想嫁,朕自会为你做主,明日朕就下令将陈昔调回来,给你们赐婚。”
在德庆帝看来,沈玉珺这样的身份样貌,做事根本无需顾忌旁人。她能看上陈昔,那便是陈昔的福分,别说陈家和简家的婚事已经退了,就算没有退,只要沈玉珺喜欢,抢过来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反正背后有皇家护着。
沈玉珺闻言大喜,忙地跪地,“珺儿谢舅舅做主。”
舅甥又在长宁宫说了许多体己话,直到晚间沈玉珺用过饭,德庆帝才叫刘喜亲送了沈玉珺回定国公府。
翌日,京中便传,陛下在长宁宫大发一顿脾气之后便病倒了,病倒前下了两道指令。
一道是将一个月前调往青州的威北侯世子陈昔调回了盛京,在锦衣卫任佥事,正四品。
还一道,是斥责安王“行悖逆之事“,特赐书以示警告。
前一道旨意并没有引起什么人的议论,后一道旨意,却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有说安王实在过分者;也有嘲笑陛下只知斥责,却不敢真刀真枪动安王者。
当然,坊间大多数群众对于陛下为何不敢动安王的缘由更为好奇。
慢慢的,就有一些传言不知从哪个地方传了出来。
说陛下因为服用丹药过度,本就体弱,这次更是直接气得病倒,怕是时日不久,无力除掉安王,只能赐书斥责。
起初只是人们私下讨论,后来越传越烈。
一时间,陛下病重的消息成了大周上下每日必论话题。
远在禹州的安王,最开始收到陛下的亲书时,尚且还有些惶恐。听闻陛下重病时,才稍稍放下了些许心,然他到底时不敢尽信传言,又派了好些亲信前去查探了一番,却都得回陛下在长宁宫发怒后便卧病在床,连早朝都许久不上了的消息。 ↑返回顶部↑
皇后见状忙道,“可是受了什么委屈?只管和你舅舅舅母说,舅舅舅母自是会给你讨回公道。”
德庆帝也开口道,“你是朕的外甥女,有谁敢给你气受?你只管跟朕说出来,朕替你撑腰。”
沈玉珺咬唇,垂眸道,“原本珺儿早就想来看舅舅舅母了,只是前些日子一直被大哥和母亲关禁闭,这才没能来。”
德庆帝一听沈玉珺被关禁闭,当即怒道,“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非得关禁闭?”
沈玉珺这才磕磕绊绊将前些日子的事情一一说了出来。
她深知德庆帝最是护短,即便她的做法非君子所为也会无条件站在她这边,故而也没有丝毫隐瞒。
果然,德庆帝听后当即大怒,“榆阳和沈昭这二人,真的是要气死朕!”
沈玉珺忙道,“舅舅息怒,是珺儿做错了事,大哥才罚珺儿禁闭的。母亲也是担心珺儿嫁过去威北侯府会受气,这才不同意这门亲事的。”
德庆帝闻言冷哼道,“沈昭迂腐,那简家姑娘险些被害跟你有什么关系?要她死的又不是你,是她亲祖母。”
顿了顿,还似不解气一般,又道,“还有榆阳,也是越活越回去了,你是朕的外甥女,就算真的嫁过去了,他威北侯府又谁敢给你气受?”
沈玉珺只低垂着头沉默不语。
德庆帝见小姑娘闷闷不乐,又问,“那珺儿呢?珺儿可想嫁陈昔?”
沈玉珺抬头,只见德庆帝看着她的眼,似想探出她真正想法。
她也没多闪躲,直视着德庆帝,道,“珺儿自是想嫁的,只是……”
德庆帝得到沈玉珺回答,当即打断她的话,道,“没什么只是的,你若想嫁,朕自会为你做主,明日朕就下令将陈昔调回来,给你们赐婚。”
在德庆帝看来,沈玉珺这样的身份样貌,做事根本无需顾忌旁人。她能看上陈昔,那便是陈昔的福分,别说陈家和简家的婚事已经退了,就算没有退,只要沈玉珺喜欢,抢过来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反正背后有皇家护着。
沈玉珺闻言大喜,忙地跪地,“珺儿谢舅舅做主。”
舅甥又在长宁宫说了许多体己话,直到晚间沈玉珺用过饭,德庆帝才叫刘喜亲送了沈玉珺回定国公府。
翌日,京中便传,陛下在长宁宫大发一顿脾气之后便病倒了,病倒前下了两道指令。
一道是将一个月前调往青州的威北侯世子陈昔调回了盛京,在锦衣卫任佥事,正四品。
还一道,是斥责安王“行悖逆之事“,特赐书以示警告。
前一道旨意并没有引起什么人的议论,后一道旨意,却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有说安王实在过分者;也有嘲笑陛下只知斥责,却不敢真刀真枪动安王者。
当然,坊间大多数群众对于陛下为何不敢动安王的缘由更为好奇。
慢慢的,就有一些传言不知从哪个地方传了出来。
说陛下因为服用丹药过度,本就体弱,这次更是直接气得病倒,怕是时日不久,无力除掉安王,只能赐书斥责。
起初只是人们私下讨论,后来越传越烈。
一时间,陛下病重的消息成了大周上下每日必论话题。
远在禹州的安王,最开始收到陛下的亲书时,尚且还有些惶恐。听闻陛下重病时,才稍稍放下了些许心,然他到底时不敢尽信传言,又派了好些亲信前去查探了一番,却都得回陛下在长宁宫发怒后便卧病在床,连早朝都许久不上了的消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