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节(3 / 4)
有着六姑娘在一旁安抚,五太太很快就消停了,然后拉着女儿的手对着老太太道:“母亲,林二既然是这样的人,无论如何我都不同意将阿姗嫁过去的,阿姗若是嫁过去,哪里还有活路呢?还请母亲为阿姗做主啊!”
六姑娘听着五太太哭号的声音,嘴角一抽,若不是她母亲在这里哭号半天,现在老太太已经拿好主意了。不过,她的心中很暖。
“阿姗本就是养在我身边的,我怎会不疼她,今日本就是来商量这件事的,你且安心。”老太太到底念在五太太慈母心肠,没有再说她什么。
“那母亲决定怎么办呢?阿姗已经和他定了亲,若是现在退婚,对阿姗的名声定然有损,这可如何是好?”五太太没有主意地忧愁道。好不容易给女儿看中这么一门好亲事,却出了这么一档子事?若是损伤了女儿的名声,以后说亲事可就困难了。
“郡主之前不是说了吗?”老太太想起沈皎走之前说得那些话,对着身旁的柳妈妈吩咐道:“你一会儿去找一些可靠的人手,将林二有外室的事情散播出去,但是外室的身份就不必说了。”
“记住,做得隐蔽些,不要让人发现。若是咱们办不了,就去求助郡主……”老太太说道这却是想到了什么,立时转换话头道:“不,这件事还是要给家中都说清楚,一会儿让人请国公爷和几位老爷都过来,此事不只是阿姗一个人的事情,此事事关整个沈家。”
“是,老奴一会儿待几位老爷回来,就亲自去请。”柳妈妈应道。
“祖母何必惊动几位伯父,他们公事繁忙,何必为此事分心?”六姑娘不解道。一旁的五太太也是看向老太太。
“还记得郡主之前的话吗?这笔帐是梁国公府和威远侯府之间的,是威远侯府不将沈家放在眼中,才敢如此,这不是阿姗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五房的事,威远侯府是没有将梁国公府放在眼中,才敢如此放肆,肆意妄为。”老太太沉声道。她真不是为了给孙女找靠山,而是为了两家的未来,特别是以后在官场上的立场着想。
“威远侯府之前愿意和阿姗定亲,便是愿意在朝堂和沈家保持一致,如今他们既然如此做了,丝毫不顾及沈家,可见威远侯府不想要和沈家一个立场了,如此,你伯父他们还是早知道为好,免得误了大事。”沈皎和林家的关系要重新判定了,这件事刻不容缓,她想起元嘉郡主之前说得话,显然是提醒她这一点,而且此事是从阿姗的事情开始,婚事是她定的,就应该由她自己和沈家的众人讲清楚,不应该由元嘉郡主说起。
元嘉郡主之前的话,不只是在表明大房的态度,更是在暗示她这一点。若非她刚才又重新回忆了一遍她这个孙女的话,险些忘了这个最为重要的事情。
“不过,此事你伯父他们不会有什么意见的,咱们该怎么做,还是要怎么做。”儿女的婚事一开始都多是女眷出面比较多,所以还是会由她领着沈家的女眷和威远侯夫人打交道,“不过,你伯父他们知道定然会让此事处理的更好。”她自己的儿子是指望不上了,但是无论是梁国公沈邦靖,还是二老爷三老爷都会在后面帮扶一二的。这不是要挟,而是因为她们是一家人。
“等到过两日京中传扬起来林二有外室的事情,然后我便亲去和威远侯夫人退亲。”
“若是林家不同意呢?”五太太看着老太太很是有底气,但是还是忍不住担心。
“那他们就等着黄三姑娘的身份曝光,绝了林二的仕途吧。”老太太说道这,眼中满是寒意:“他们若是想要拿林二的仕途赌,我们也没有什么好怕的,左右又不是我们阿姗的错,我们还能成了错的一方,怕了他们不成?”
“可是到时阿姗被退过亲的事,就瞒不住了。”五太太着急道,她们不正是为了保全阿姗的名声才左右筹谋的吗?
“若是有人知道女儿退婚的原因,还因此介意的,那么这样的人家女儿不嫁也罢。”
老太太看着六姑娘站在那里,背挺得笔直,语气坚定,一身傲骨,不顾一旁五太太震惊地脸色,高声道:“好,好,好,这才是祖母的好孙女,才是沈家女的骨气。”
“我沈家的孙女耻于嫁给林二这样的人,也不屑那些不分是非的人。”老太太高兴地将孙女拉到身边,看着孙女娇艳的脸庞,十分满意,她的孙女给她教养的很好,这才是沈家女该有的骨气。
“不过,却也没有必要这般灰心丧气,还没有到不嫁人的地步。”老太太拍着孙女的手,安抚道:“过几日就是皇后娘娘的宴会了,郡主也将帖子送来了,只要你在宴会上表现得体,这世上长眼睛的人多了去了,我的阿姗自会遇到良缘的。”
“祖母,我明白。”六姑娘点头,表示自己明白。
“还有你要记得,郡主对你恩情颇大,若是没有郡主,只怕我们都会被蒙在鼓里,还有郡主给你求来的这次宫宴机会,你要记住郡主的恩情。”老太太拉着孙女的手一点一点嘱咐道。
“我都明白,郡主之恩,我会一生铭记。”她九妹妹对她的这个恩情实在是太大,她会一直感激铭记,“若是郡主日后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必然倾力相助,绝不推辞。”
便是一旁的五太太听后,也是表示自己一定会感激元嘉郡主的恩情。
之后,老太太又和五太太母女交代了一些话。
等到沈家的男子都从当值回来后,便都被请到了安乐堂。之后,沈家和林家的官员在朝中便开始不同声色的将原本就不亲密的关系拉得更远。
三日后,威远侯府二公子私养外室的消息满京都知道了。
第244章 退婚
威远侯府
老太太坐在客座上, 身后是五太太和大奶奶乔氏, 主坐上是一位华贵的妇人, 其下首还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妇打扮的女子。 ↑返回顶部↑
六姑娘听着五太太哭号的声音,嘴角一抽,若不是她母亲在这里哭号半天,现在老太太已经拿好主意了。不过,她的心中很暖。
“阿姗本就是养在我身边的,我怎会不疼她,今日本就是来商量这件事的,你且安心。”老太太到底念在五太太慈母心肠,没有再说她什么。
“那母亲决定怎么办呢?阿姗已经和他定了亲,若是现在退婚,对阿姗的名声定然有损,这可如何是好?”五太太没有主意地忧愁道。好不容易给女儿看中这么一门好亲事,却出了这么一档子事?若是损伤了女儿的名声,以后说亲事可就困难了。
“郡主之前不是说了吗?”老太太想起沈皎走之前说得那些话,对着身旁的柳妈妈吩咐道:“你一会儿去找一些可靠的人手,将林二有外室的事情散播出去,但是外室的身份就不必说了。”
“记住,做得隐蔽些,不要让人发现。若是咱们办不了,就去求助郡主……”老太太说道这却是想到了什么,立时转换话头道:“不,这件事还是要给家中都说清楚,一会儿让人请国公爷和几位老爷都过来,此事不只是阿姗一个人的事情,此事事关整个沈家。”
“是,老奴一会儿待几位老爷回来,就亲自去请。”柳妈妈应道。
“祖母何必惊动几位伯父,他们公事繁忙,何必为此事分心?”六姑娘不解道。一旁的五太太也是看向老太太。
“还记得郡主之前的话吗?这笔帐是梁国公府和威远侯府之间的,是威远侯府不将沈家放在眼中,才敢如此,这不是阿姗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五房的事,威远侯府是没有将梁国公府放在眼中,才敢如此放肆,肆意妄为。”老太太沉声道。她真不是为了给孙女找靠山,而是为了两家的未来,特别是以后在官场上的立场着想。
“威远侯府之前愿意和阿姗定亲,便是愿意在朝堂和沈家保持一致,如今他们既然如此做了,丝毫不顾及沈家,可见威远侯府不想要和沈家一个立场了,如此,你伯父他们还是早知道为好,免得误了大事。”沈皎和林家的关系要重新判定了,这件事刻不容缓,她想起元嘉郡主之前说得话,显然是提醒她这一点,而且此事是从阿姗的事情开始,婚事是她定的,就应该由她自己和沈家的众人讲清楚,不应该由元嘉郡主说起。
元嘉郡主之前的话,不只是在表明大房的态度,更是在暗示她这一点。若非她刚才又重新回忆了一遍她这个孙女的话,险些忘了这个最为重要的事情。
“不过,此事你伯父他们不会有什么意见的,咱们该怎么做,还是要怎么做。”儿女的婚事一开始都多是女眷出面比较多,所以还是会由她领着沈家的女眷和威远侯夫人打交道,“不过,你伯父他们知道定然会让此事处理的更好。”她自己的儿子是指望不上了,但是无论是梁国公沈邦靖,还是二老爷三老爷都会在后面帮扶一二的。这不是要挟,而是因为她们是一家人。
“等到过两日京中传扬起来林二有外室的事情,然后我便亲去和威远侯夫人退亲。”
“若是林家不同意呢?”五太太看着老太太很是有底气,但是还是忍不住担心。
“那他们就等着黄三姑娘的身份曝光,绝了林二的仕途吧。”老太太说道这,眼中满是寒意:“他们若是想要拿林二的仕途赌,我们也没有什么好怕的,左右又不是我们阿姗的错,我们还能成了错的一方,怕了他们不成?”
“可是到时阿姗被退过亲的事,就瞒不住了。”五太太着急道,她们不正是为了保全阿姗的名声才左右筹谋的吗?
“若是有人知道女儿退婚的原因,还因此介意的,那么这样的人家女儿不嫁也罢。”
老太太看着六姑娘站在那里,背挺得笔直,语气坚定,一身傲骨,不顾一旁五太太震惊地脸色,高声道:“好,好,好,这才是祖母的好孙女,才是沈家女的骨气。”
“我沈家的孙女耻于嫁给林二这样的人,也不屑那些不分是非的人。”老太太高兴地将孙女拉到身边,看着孙女娇艳的脸庞,十分满意,她的孙女给她教养的很好,这才是沈家女该有的骨气。
“不过,却也没有必要这般灰心丧气,还没有到不嫁人的地步。”老太太拍着孙女的手,安抚道:“过几日就是皇后娘娘的宴会了,郡主也将帖子送来了,只要你在宴会上表现得体,这世上长眼睛的人多了去了,我的阿姗自会遇到良缘的。”
“祖母,我明白。”六姑娘点头,表示自己明白。
“还有你要记得,郡主对你恩情颇大,若是没有郡主,只怕我们都会被蒙在鼓里,还有郡主给你求来的这次宫宴机会,你要记住郡主的恩情。”老太太拉着孙女的手一点一点嘱咐道。
“我都明白,郡主之恩,我会一生铭记。”她九妹妹对她的这个恩情实在是太大,她会一直感激铭记,“若是郡主日后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必然倾力相助,绝不推辞。”
便是一旁的五太太听后,也是表示自己一定会感激元嘉郡主的恩情。
之后,老太太又和五太太母女交代了一些话。
等到沈家的男子都从当值回来后,便都被请到了安乐堂。之后,沈家和林家的官员在朝中便开始不同声色的将原本就不亲密的关系拉得更远。
三日后,威远侯府二公子私养外室的消息满京都知道了。
第244章 退婚
威远侯府
老太太坐在客座上, 身后是五太太和大奶奶乔氏, 主坐上是一位华贵的妇人, 其下首还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妇打扮的女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