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3 / 4)
华夏的军队慢慢控制了东京附近的几个城市,因为瑾宁只带了五万陆军, 一个北洋水师和护卫队, 兵力不多。而且瑾宁也没有打算全线控制小太阳国, 控制东京及附近的城市,以及不断地削弱小太阳国的军事力量, 才是瑾宁的目的,所以华夏的军队并没有大举进攻小太阳国的其他城市, 只是封锁了r国附近海域,切断了的整个r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所以现在r国的情况除了之前逃出去的r国天皇一行人,并没有其他人得知, 欧洲的各国也一直在等待r国的消息, 但是没有人想到,华夏能控制整个r国, 切断它与外界的联系。
而与此同时, r国天皇一行人到达天津,向大清递交国书, 请求觐见大清皇帝。国书由理蕃院呈给康熙, 看到国书上的内容, 康熙再一次召集了重臣,讨论此事。
等所有人都到达御书房, 发现今天御书房的气氛比往常沉重, 众人纷纷收敛神色, 恭敬地请安。
康熙将国书给众人传看,然后静静地看着底下的人看到国书内容时的惊讶之情, 一时间御书房内众人议论纷纷。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康熙突然开口道“众卿有何见解?”
“启禀皇上,奴才认为这华夏滋扰我大清属国,实在是不把大清放在眼里,理应给他们一个教训,以展示我大清之威。”
“启禀皇上,奴才认为,这r国实属罪有应得,对付华夏有损我大清礼仪之邦的名声。”
“回皇上,臣认为,此事乃华夏与r国两国纠纷。我大清不便参与其中,还是让r国与华夏自行解决。”
几人说完,康熙面色如常,看不出对于这几个人的提议是赞同还是不赞同。看着国书,康熙转向众皇子,开口道“胤礽,你觉得呢?”
一旁的大阿哥看到康熙跳过自己这个老大,直接问了太子,眼里闪过一丝暗芒,随后恭敬地垂头看地面,没人看到垂下的眼帘下是何等的愤恨。
“皇阿玛,华夏在对r国宣战之后短短的时间内到达r国海域,全歼r国海军以及控制其军事基地,其实力不可小觑。r国虽是有错在先,但是毕竟是大清的属国,儿臣认为可从中调停r国与华夏之间的矛盾,至于要付出什么代价那都是r国的事情。大清只做一个宗主国该做的就好,至于调停失败,那只能给r国的天皇提供一个安全的住所便是仁至义尽,毕竟华夏只针对r国,且事出有因,大清也不便阻止。”太子不愧是康熙亲自教养的储君,调理分明,处理程度拿捏得刚刚好,即显示了大清作为宗主国的风度,又不得罪华夏。
“胤褆觉得呢?”
“回皇阿玛,儿臣觉得给r国天皇提供一个庇护便可,不宜参与华夏与r国的战事,r国也是自作自受。”直郡王考虑了一下措辞,然后不客气地说道。这次华夏与r国的战事本就是其自己挑起,若是华夏去调停,那该派谁去?去到华夏还是r国??大清的水师能否顺利到达,到达后华夏会不会把大清和r国当做一个阵营一起灭掉,这都是问题。
因为肯定不会是派太子去调停,所以太子提议调停实际上是在给直郡王挖坑。因为适合调停的人选实在不多,能代表大清的需要是王爷爵位的人,或者是皇子。太子作为储君肯定不会去涉险,剩下的人中,大阿哥直郡王是最适合的。爵位高,在军中颇有建树,之前的水师也是直郡王负责在训练,虽然之后暂停了,但是没有人比他更熟悉。
而直郡王是清楚大清的水师实力,和洋人描述的华夏水师实力对比,肯定是天壤之别。若是派自己去调停,那肯定是困难重重,到最后别说是完成使命,有没有命回来都不一定 。所以只能全力阻止皇上关于调停的想法,但是康熙的想法从来不会受人影响,所以注定了直郡王的主意要落空。
“其他人呢?”康熙继续问道。
在场的其他阿哥也只能开口。
诚郡王见康熙这么问了,也知道自己平常喜爱文学,皇上断不会派自己去调停,毫无心里负担地说道“回禀皇阿玛,儿臣认为为显示我大清的风范,让别国不至于说大清惧怕华夏,调停是必须的。且华夏实力如何,总是需要派人前去了解。这次的事情就是一个机会,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更何况前去的并不是敌对国的使臣。既然华夏是推行汉学,那应该也是不会对大清的使臣下手。”
诚郡王话音刚落,四贝勒也往前一步,回禀道“回皇阿玛,儿臣认为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臣附议。”
四贝勒是太子阵营的人,因此直接附议太子的建议,不像诚郡王,虽然同意太子的观点,但是回禀的时候说的是自己的想法。后面的几位都纷纷赞同调停,然后问题就来了,派谁前去呢?
这次的事情危险重重,但是又不得不派位高权重者前去,如果是前往蒙古或者其他的地方众皇子是无所谓的。但是要去华夏或者日本,都要走水路,而满族人是马背上的民族,水路,真的只是个旱鸭子。
问完了一圈,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御书房一时间又陷入了诡异的静默之中,因为接下来要讨论去哪里,谁去。谁都不想去 ,也不想得罪人,所以一时间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面对众人的沉默,康熙仿佛没有看到一般,悠然开口“那众卿以为该派何人前去?”
没有人回答,大家都是站直垂首看地面或者看向别处,这个时候尽量减少存在感,恨不得皇上能把自己忘记,不然就算不是使臣,一个随行人员也是够呛的。
康熙看着底下像鹌鹑一样安安静静的大臣和皇子,脸色越来越黑,周身气势冷峻,一时间御书房的气氛变得很压抑,众人心里提心吊胆,既怕皇上让自己出使,又怕皇上怪罪自己不能为上分忧。
看着皇上越来越黑的脸,众人纷纷跪倒“臣等无能,请皇上恕罪!”
看到这情景,康熙的怒气直线上升,拿起手边的茶盏,往下砸去。跪倒在地上的人看到皇上砸下来的茶盏,也不敢躲,直接被砸到地上碎裂的瓷片弹到脸上或者其他部位。
“堂堂大清国,竟然连一个使臣都找不到了吗?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朕要你们又何用?从大臣到皇子,都给朕推脱,这大清连个人都派不出来?既然这样,都滚回家去养老好了。”康熙的怒火直冲底下跪着的众人。
众人齐声请罪“请皇上恕罪。”
直郡王看到皇上的反应也知道皇上估计是真的发怒了,华夏的种种让大清颇为忌惮,但是大清却对华夏一无所知,这让皇上很不满。这一次的华夏与日本战争,对于大清来说,或许是个机会,一个了解华夏的机会。但是也有可能是一个噩梦,若是有所差池,引发两国的的矛盾,那将是大清的罪人。 ↑返回顶部↑
而与此同时, r国天皇一行人到达天津,向大清递交国书, 请求觐见大清皇帝。国书由理蕃院呈给康熙, 看到国书上的内容, 康熙再一次召集了重臣,讨论此事。
等所有人都到达御书房, 发现今天御书房的气氛比往常沉重, 众人纷纷收敛神色, 恭敬地请安。
康熙将国书给众人传看,然后静静地看着底下的人看到国书内容时的惊讶之情, 一时间御书房内众人议论纷纷。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康熙突然开口道“众卿有何见解?”
“启禀皇上,奴才认为这华夏滋扰我大清属国,实在是不把大清放在眼里,理应给他们一个教训,以展示我大清之威。”
“启禀皇上,奴才认为,这r国实属罪有应得,对付华夏有损我大清礼仪之邦的名声。”
“回皇上,臣认为,此事乃华夏与r国两国纠纷。我大清不便参与其中,还是让r国与华夏自行解决。”
几人说完,康熙面色如常,看不出对于这几个人的提议是赞同还是不赞同。看着国书,康熙转向众皇子,开口道“胤礽,你觉得呢?”
一旁的大阿哥看到康熙跳过自己这个老大,直接问了太子,眼里闪过一丝暗芒,随后恭敬地垂头看地面,没人看到垂下的眼帘下是何等的愤恨。
“皇阿玛,华夏在对r国宣战之后短短的时间内到达r国海域,全歼r国海军以及控制其军事基地,其实力不可小觑。r国虽是有错在先,但是毕竟是大清的属国,儿臣认为可从中调停r国与华夏之间的矛盾,至于要付出什么代价那都是r国的事情。大清只做一个宗主国该做的就好,至于调停失败,那只能给r国的天皇提供一个安全的住所便是仁至义尽,毕竟华夏只针对r国,且事出有因,大清也不便阻止。”太子不愧是康熙亲自教养的储君,调理分明,处理程度拿捏得刚刚好,即显示了大清作为宗主国的风度,又不得罪华夏。
“胤褆觉得呢?”
“回皇阿玛,儿臣觉得给r国天皇提供一个庇护便可,不宜参与华夏与r国的战事,r国也是自作自受。”直郡王考虑了一下措辞,然后不客气地说道。这次华夏与r国的战事本就是其自己挑起,若是华夏去调停,那该派谁去?去到华夏还是r国??大清的水师能否顺利到达,到达后华夏会不会把大清和r国当做一个阵营一起灭掉,这都是问题。
因为肯定不会是派太子去调停,所以太子提议调停实际上是在给直郡王挖坑。因为适合调停的人选实在不多,能代表大清的需要是王爷爵位的人,或者是皇子。太子作为储君肯定不会去涉险,剩下的人中,大阿哥直郡王是最适合的。爵位高,在军中颇有建树,之前的水师也是直郡王负责在训练,虽然之后暂停了,但是没有人比他更熟悉。
而直郡王是清楚大清的水师实力,和洋人描述的华夏水师实力对比,肯定是天壤之别。若是派自己去调停,那肯定是困难重重,到最后别说是完成使命,有没有命回来都不一定 。所以只能全力阻止皇上关于调停的想法,但是康熙的想法从来不会受人影响,所以注定了直郡王的主意要落空。
“其他人呢?”康熙继续问道。
在场的其他阿哥也只能开口。
诚郡王见康熙这么问了,也知道自己平常喜爱文学,皇上断不会派自己去调停,毫无心里负担地说道“回禀皇阿玛,儿臣认为为显示我大清的风范,让别国不至于说大清惧怕华夏,调停是必须的。且华夏实力如何,总是需要派人前去了解。这次的事情就是一个机会,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更何况前去的并不是敌对国的使臣。既然华夏是推行汉学,那应该也是不会对大清的使臣下手。”
诚郡王话音刚落,四贝勒也往前一步,回禀道“回皇阿玛,儿臣认为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臣附议。”
四贝勒是太子阵营的人,因此直接附议太子的建议,不像诚郡王,虽然同意太子的观点,但是回禀的时候说的是自己的想法。后面的几位都纷纷赞同调停,然后问题就来了,派谁前去呢?
这次的事情危险重重,但是又不得不派位高权重者前去,如果是前往蒙古或者其他的地方众皇子是无所谓的。但是要去华夏或者日本,都要走水路,而满族人是马背上的民族,水路,真的只是个旱鸭子。
问完了一圈,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御书房一时间又陷入了诡异的静默之中,因为接下来要讨论去哪里,谁去。谁都不想去 ,也不想得罪人,所以一时间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面对众人的沉默,康熙仿佛没有看到一般,悠然开口“那众卿以为该派何人前去?”
没有人回答,大家都是站直垂首看地面或者看向别处,这个时候尽量减少存在感,恨不得皇上能把自己忘记,不然就算不是使臣,一个随行人员也是够呛的。
康熙看着底下像鹌鹑一样安安静静的大臣和皇子,脸色越来越黑,周身气势冷峻,一时间御书房的气氛变得很压抑,众人心里提心吊胆,既怕皇上让自己出使,又怕皇上怪罪自己不能为上分忧。
看着皇上越来越黑的脸,众人纷纷跪倒“臣等无能,请皇上恕罪!”
看到这情景,康熙的怒气直线上升,拿起手边的茶盏,往下砸去。跪倒在地上的人看到皇上砸下来的茶盏,也不敢躲,直接被砸到地上碎裂的瓷片弹到脸上或者其他部位。
“堂堂大清国,竟然连一个使臣都找不到了吗?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朕要你们又何用?从大臣到皇子,都给朕推脱,这大清连个人都派不出来?既然这样,都滚回家去养老好了。”康熙的怒火直冲底下跪着的众人。
众人齐声请罪“请皇上恕罪。”
直郡王看到皇上的反应也知道皇上估计是真的发怒了,华夏的种种让大清颇为忌惮,但是大清却对华夏一无所知,这让皇上很不满。这一次的华夏与日本战争,对于大清来说,或许是个机会,一个了解华夏的机会。但是也有可能是一个噩梦,若是有所差池,引发两国的的矛盾,那将是大清的罪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