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3 / 4)
士兵说:“除了上次那封信笺,再没半点消息……”
“是吗?他倒狠得下这个心……”郭子怡猛地将手里的茶杯搁下,说:“继续给我看着,绝对不能让他们出城,听见了没有?”
士兵说:“是。”
郭子怡从桌边起身,走到那名士兵的面前,士兵半跪在地上,低垂着头,不敢抬眼直视郭子怡。
郭子怡冷笑了一声,说:“抬头。”
士兵听令,不得不将头抬了起来,正好撞进郭子怡微凸瞪圆,带着血丝的眼睛。郭子怡俯视着他,并不高大健壮的身材突然有一股无形的压迫感,像是掐着他的喉咙,捂住他的口鼻,让他肺叶里的氧气一点点的溶解进纤细的血管里。
郭子怡开口道:“若他们在你的眼皮子底下跑了,那你这双眼睛要着也没多大用,不如不要。”
士兵听完在心里倒吸一口气,卑微地说:“是……大人。”
郭子怡挥挥手,说:“下去罢。”
士兵慌忙退下,他走得飞快,脚底像是生了风。屋外的天空还没亮,不远处泛着一丝白光,灰沉沉的暗云上藏着稀稀落落几点星辰,微弱地星光照耀静谧街道间唯一的旅人。他翻身跃上一棵大树,常青树枝叶繁茂,层层叠叠的叶片和枝丫掩去了他的身影。他将身体倚在树干上,两手环在胸前,然后定住不动,默默看着前方那间院落。院落里安静得一如寻常,他的眼皮困倦得眨了眨,百无聊奈地打了一个哈欠。
等到天再亮一些的时候,院落里的一件门扉被推开,走出一个俏生生的小姑娘,那姑娘年纪不大,估摸着十二三岁,端着一只黄铜脸盆,在井边打水。
丫鬟小红端着热水进屋,有愧已经醒了,正坐在桌前握着针线做着小娃娃穿的小衣小鞋。她的动作还是有些生疏,布料裁得工工整整,针脚也一针比一针细,密密麻麻地紧凑极了。见小红进屋,便说:“放着罢,过来看看这身合不合适。”
小红将脸盆在木架上支好,走过去看了看桌上已经做好的一身娃娃的对襟夹袄。夹袄用的全是靛青色布料,蓝里带着点青。小红歪着头,低声问道:“娇娇嫂这次一定会生男孩吗?毕竟现在才一个多月……”
一个多月正是危险时期,一般就算有孕都不会告诉别人,怕知道的人多了不吉利。但柳大娘性子太急,便这么早就带着柳娇娇去寺庙里又是拜佛又是磕头,眼巴巴盼着柳家能有个孙子。她实在是难以想象要是最后生出来的不是男孩,而是女孩,柳大娘受不受得了这样的打击。
有愧放下手里的针线,不由也叹了口气。
其实这错也不全在柳大娘,她是一个极其传统的人,觉得女人的天职就是给生孩子,生儿子就是光宗耀祖,生女儿就是肚子不争气。她做姑娘的时候,受尽了这种观念的荼毒,现在终于千年的媳妇熬成婆了,却将同样的观念像传皇位似的传给了自个的儿媳妇。
有愧:“这种事谁说的准呢?就算神婆也有算错的时候,但现在只能先做男孩的衣服,要是做女孩穿的被柳大娘看见了,不知道又要发多大的脾气呢。”
小红点点头,说:“是啊,柳大娘那么想抱孙子,要是看见夫人做起女孩的衣服,说不定还会责怪夫人。”她看了有愧一眼,眼神若有若无地也落在了有愧的肚子上,然后轻声说,“夫人日后……一定会是个好母亲的……”
这话是她的真心话,在府里虽然她只是一个下人,但有愧待她很好,从来不苛责她,就连她原来家里的二娘发起火来都回掐她的胳膊,然后用扫帚抽她的膝盖窝。有愧就不会,从来不打她,时不时还会送她些小玩意儿。
好人有好报,她希望有愧也能跟柳娇娇一样有个孩子。她现在年纪还小,并不大明白养儿育女到底是什么事儿,但大家都觉得有孩子是喜事,那这事一定是好的,她便希望有愧也能有。
有愧重新拾起针线,在已经缝合了的布料上又填了一针,这一针下去,本来平整的针脚一下子乱了,跟她的心一样。
今天早上她的腹部有些不舒服,涨涨的,疼醒了才发现原来是月事来了。她看着从自己身体里流出来的粘稠的血液,还有凝固的血块,无比失落。她没能怀上,本来孕育一个生命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当这真正发生的时候,心头的茫然若失仍然那么强烈。
她扯开乱糟糟的线头,笑笑地说:“这你怎么知道?小孩又哭又闹的,我可没本事摆平。”
小红扑哧笑了起来,说:“怎么会?孩子不都是随爹娘,您跟爷哪里能生出又哭又闹的孩子来?说不定,说不定是个一出生就会读书写字的神童呢。”
“尽胡闹,”有愧笑着说,“有的人怀孕时喜吃酸,有的人喜吃甜,那我便喝墨水吧。”说罢,两人又笑做一团。
等有愧将那几身衣服做好后,又开始做小鞋。小孩的鞋不好做,连着做坏了几个,有愧没办法,还是只有找柳娇娇帮忙。到最后,成了柳娇娇自己给自己做庆生贺礼,而有愧只能在一旁坐着地递剪刀茶水。
两人坐在院子里的大石圆桌上,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起来。柳娇娇说道:”过几日我想给街上的流民送点吃的,也算是日行一善吧。小六在城外,我又有了孩子,要多做点好事给他们积德。“
行善不是为善行,而是为了积德,为福报,想这辈子能转运,想下辈子过得好一些,虽然做了善事,但总有些太过功利,而有愧现在正有这样的念想,于是马上答应,从家里找出一些余粮,做了几十个馒头,给街边的流民送去。
已经开春,街上的流民却比冬日更多,他们坐在街边,破烂的衣衫勉强遮住生了冻疮的小腿,豁开口的草鞋旁放着一只缺了口的小碗,碗底盛着一枚铜钱,擦得发亮。
一个小男孩吮吸着手指,他的脸很瘦,眼睛很大,又黑又亮,一瞬不瞬地盯着有愧手里的大馒头,这是最后一个馒头了,其他的都已经被抢空,就算是救济贫苦,也是身强力壮的能拔得头筹,公平得不能再公平。 ↑返回顶部↑
“是吗?他倒狠得下这个心……”郭子怡猛地将手里的茶杯搁下,说:“继续给我看着,绝对不能让他们出城,听见了没有?”
士兵说:“是。”
郭子怡从桌边起身,走到那名士兵的面前,士兵半跪在地上,低垂着头,不敢抬眼直视郭子怡。
郭子怡冷笑了一声,说:“抬头。”
士兵听令,不得不将头抬了起来,正好撞进郭子怡微凸瞪圆,带着血丝的眼睛。郭子怡俯视着他,并不高大健壮的身材突然有一股无形的压迫感,像是掐着他的喉咙,捂住他的口鼻,让他肺叶里的氧气一点点的溶解进纤细的血管里。
郭子怡开口道:“若他们在你的眼皮子底下跑了,那你这双眼睛要着也没多大用,不如不要。”
士兵听完在心里倒吸一口气,卑微地说:“是……大人。”
郭子怡挥挥手,说:“下去罢。”
士兵慌忙退下,他走得飞快,脚底像是生了风。屋外的天空还没亮,不远处泛着一丝白光,灰沉沉的暗云上藏着稀稀落落几点星辰,微弱地星光照耀静谧街道间唯一的旅人。他翻身跃上一棵大树,常青树枝叶繁茂,层层叠叠的叶片和枝丫掩去了他的身影。他将身体倚在树干上,两手环在胸前,然后定住不动,默默看着前方那间院落。院落里安静得一如寻常,他的眼皮困倦得眨了眨,百无聊奈地打了一个哈欠。
等到天再亮一些的时候,院落里的一件门扉被推开,走出一个俏生生的小姑娘,那姑娘年纪不大,估摸着十二三岁,端着一只黄铜脸盆,在井边打水。
丫鬟小红端着热水进屋,有愧已经醒了,正坐在桌前握着针线做着小娃娃穿的小衣小鞋。她的动作还是有些生疏,布料裁得工工整整,针脚也一针比一针细,密密麻麻地紧凑极了。见小红进屋,便说:“放着罢,过来看看这身合不合适。”
小红将脸盆在木架上支好,走过去看了看桌上已经做好的一身娃娃的对襟夹袄。夹袄用的全是靛青色布料,蓝里带着点青。小红歪着头,低声问道:“娇娇嫂这次一定会生男孩吗?毕竟现在才一个多月……”
一个多月正是危险时期,一般就算有孕都不会告诉别人,怕知道的人多了不吉利。但柳大娘性子太急,便这么早就带着柳娇娇去寺庙里又是拜佛又是磕头,眼巴巴盼着柳家能有个孙子。她实在是难以想象要是最后生出来的不是男孩,而是女孩,柳大娘受不受得了这样的打击。
有愧放下手里的针线,不由也叹了口气。
其实这错也不全在柳大娘,她是一个极其传统的人,觉得女人的天职就是给生孩子,生儿子就是光宗耀祖,生女儿就是肚子不争气。她做姑娘的时候,受尽了这种观念的荼毒,现在终于千年的媳妇熬成婆了,却将同样的观念像传皇位似的传给了自个的儿媳妇。
有愧:“这种事谁说的准呢?就算神婆也有算错的时候,但现在只能先做男孩的衣服,要是做女孩穿的被柳大娘看见了,不知道又要发多大的脾气呢。”
小红点点头,说:“是啊,柳大娘那么想抱孙子,要是看见夫人做起女孩的衣服,说不定还会责怪夫人。”她看了有愧一眼,眼神若有若无地也落在了有愧的肚子上,然后轻声说,“夫人日后……一定会是个好母亲的……”
这话是她的真心话,在府里虽然她只是一个下人,但有愧待她很好,从来不苛责她,就连她原来家里的二娘发起火来都回掐她的胳膊,然后用扫帚抽她的膝盖窝。有愧就不会,从来不打她,时不时还会送她些小玩意儿。
好人有好报,她希望有愧也能跟柳娇娇一样有个孩子。她现在年纪还小,并不大明白养儿育女到底是什么事儿,但大家都觉得有孩子是喜事,那这事一定是好的,她便希望有愧也能有。
有愧重新拾起针线,在已经缝合了的布料上又填了一针,这一针下去,本来平整的针脚一下子乱了,跟她的心一样。
今天早上她的腹部有些不舒服,涨涨的,疼醒了才发现原来是月事来了。她看着从自己身体里流出来的粘稠的血液,还有凝固的血块,无比失落。她没能怀上,本来孕育一个生命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当这真正发生的时候,心头的茫然若失仍然那么强烈。
她扯开乱糟糟的线头,笑笑地说:“这你怎么知道?小孩又哭又闹的,我可没本事摆平。”
小红扑哧笑了起来,说:“怎么会?孩子不都是随爹娘,您跟爷哪里能生出又哭又闹的孩子来?说不定,说不定是个一出生就会读书写字的神童呢。”
“尽胡闹,”有愧笑着说,“有的人怀孕时喜吃酸,有的人喜吃甜,那我便喝墨水吧。”说罢,两人又笑做一团。
等有愧将那几身衣服做好后,又开始做小鞋。小孩的鞋不好做,连着做坏了几个,有愧没办法,还是只有找柳娇娇帮忙。到最后,成了柳娇娇自己给自己做庆生贺礼,而有愧只能在一旁坐着地递剪刀茶水。
两人坐在院子里的大石圆桌上,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起来。柳娇娇说道:”过几日我想给街上的流民送点吃的,也算是日行一善吧。小六在城外,我又有了孩子,要多做点好事给他们积德。“
行善不是为善行,而是为了积德,为福报,想这辈子能转运,想下辈子过得好一些,虽然做了善事,但总有些太过功利,而有愧现在正有这样的念想,于是马上答应,从家里找出一些余粮,做了几十个馒头,给街边的流民送去。
已经开春,街上的流民却比冬日更多,他们坐在街边,破烂的衣衫勉强遮住生了冻疮的小腿,豁开口的草鞋旁放着一只缺了口的小碗,碗底盛着一枚铜钱,擦得发亮。
一个小男孩吮吸着手指,他的脸很瘦,眼睛很大,又黑又亮,一瞬不瞬地盯着有愧手里的大馒头,这是最后一个馒头了,其他的都已经被抢空,就算是救济贫苦,也是身强力壮的能拔得头筹,公平得不能再公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