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天津登陆(1 / 3)
崇祯二年十一月,一千五百余临高军分乘一艘铁甲舰和五艘机帆船,缓缓驶出了济州港,径直往天津而去。
五日之后,六艘冒着黑烟的巨舰,不靠船帆自动驶进了天津港,立时就在码头上引起一阵轰动。
这是临高军事集团第一次在大明腹地登陆,所带来的震撼效果不亚于皇帝出巡,直到多年以后,天津码头上的老水手还记得这一幕。
一艘巨大的黑色舰船不靠帆、不靠桨,就这样施施然的冒着黑烟飘了过来。
而这一幕也被一个码头上的书生用画笔记录了下来,若干年后,这幅名为曙光的画作在拍卖行拍出了一百万两的天价。
之前也有机帆船频繁往返天津临高,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一到天津港近海,机帆船便停了锅炉,紧靠风帆动力。
天津百姓皆是第一次看到如此震撼的巨舰。
刘希森、李飞、周曼如三人站在临高号高高的甲板上,看着下面目瞪口呆的人群,嘴里不约而同的喊出了那句台词。
“我刘希森(李飞、周曼如)又回来了!”
临高驻天津贸易代表处之前在天津购置改造了一个码头,为临高船只专用码头。
所以,虽然围观的人很多,但因为事先有了预案,围观的人群都被隔离在了码头之外,六艘船很快便依次停在了栈桥上。
随后跳板放下,一队队穿着黄褐色军装的临高军便从船舱中走了出来。
比起刚才舰船引起的轰动,这些穿着花花衣服、背着同样花花背包、脚踩牛皮战靴、肩跨元年式步枪、头戴钢盔的临高士兵立时震的现场鸦雀无声。
没有喊叫、没有拥挤,这些看着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沉默不语的士兵,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走上栈桥,走向码头附近的一个个仓库中。
码头处的围观群众都似要看傻了,如此军容严整的军人,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见。
来不及喝彩,随后船舱中出来的东西又将众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一门门带轮子的73型火炮和多管机枪被船上的原始吊机放到了甲板上,随后就被事先在甲板上等待的炮兵给推走了。
有眼尖的好事者立时就看出这些几个士兵推着就能跑的东西是大炮,但是看着如此轻巧、炮管也不很粗的火炮,众人都不看好。
至于那个十根枪管组成的机枪,好事者自然认成了明军神机营的武器一窝蜂了,不过这枪管这么少、这么细,自然也被好事者鄙视了。
哎,兵是好兵,就是这炮不行。
此时天津卫的百姓尽皆知道了鞑子进关的消息,风声鹤唳中自然希望明朝的兵士越强越好。
而就在临高军备陆续登陆时,一队穿着号衣的明军士兵在一名骑马官员的带领下,迅速的冲到了码头。
“你们这是干什么?你们这里谁是头?”
那名官员在马上颐指气使的对着正在指挥登陆的孙可望喊道。
孙可望看了看那个官员差点指到自己鼻尖的马鞭,脸上虽然起了不少怒色,但还是忍了下来。
“这位军爷,我军自临高而来,奉旨勤王!”
孙可望大声喊道。
“临高?什么临高?临高在哪里,本官怎么没听过。”
说着,那官员侧身看了看身后的随从,那随从也是一脸懵逼,临高他也不知道在哪里。
“琼州府,临高县!” ↑返回顶部↑
五日之后,六艘冒着黑烟的巨舰,不靠船帆自动驶进了天津港,立时就在码头上引起一阵轰动。
这是临高军事集团第一次在大明腹地登陆,所带来的震撼效果不亚于皇帝出巡,直到多年以后,天津码头上的老水手还记得这一幕。
一艘巨大的黑色舰船不靠帆、不靠桨,就这样施施然的冒着黑烟飘了过来。
而这一幕也被一个码头上的书生用画笔记录了下来,若干年后,这幅名为曙光的画作在拍卖行拍出了一百万两的天价。
之前也有机帆船频繁往返天津临高,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一到天津港近海,机帆船便停了锅炉,紧靠风帆动力。
天津百姓皆是第一次看到如此震撼的巨舰。
刘希森、李飞、周曼如三人站在临高号高高的甲板上,看着下面目瞪口呆的人群,嘴里不约而同的喊出了那句台词。
“我刘希森(李飞、周曼如)又回来了!”
临高驻天津贸易代表处之前在天津购置改造了一个码头,为临高船只专用码头。
所以,虽然围观的人很多,但因为事先有了预案,围观的人群都被隔离在了码头之外,六艘船很快便依次停在了栈桥上。
随后跳板放下,一队队穿着黄褐色军装的临高军便从船舱中走了出来。
比起刚才舰船引起的轰动,这些穿着花花衣服、背着同样花花背包、脚踩牛皮战靴、肩跨元年式步枪、头戴钢盔的临高士兵立时震的现场鸦雀无声。
没有喊叫、没有拥挤,这些看着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沉默不语的士兵,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走上栈桥,走向码头附近的一个个仓库中。
码头处的围观群众都似要看傻了,如此军容严整的军人,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见。
来不及喝彩,随后船舱中出来的东西又将众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一门门带轮子的73型火炮和多管机枪被船上的原始吊机放到了甲板上,随后就被事先在甲板上等待的炮兵给推走了。
有眼尖的好事者立时就看出这些几个士兵推着就能跑的东西是大炮,但是看着如此轻巧、炮管也不很粗的火炮,众人都不看好。
至于那个十根枪管组成的机枪,好事者自然认成了明军神机营的武器一窝蜂了,不过这枪管这么少、这么细,自然也被好事者鄙视了。
哎,兵是好兵,就是这炮不行。
此时天津卫的百姓尽皆知道了鞑子进关的消息,风声鹤唳中自然希望明朝的兵士越强越好。
而就在临高军备陆续登陆时,一队穿着号衣的明军士兵在一名骑马官员的带领下,迅速的冲到了码头。
“你们这是干什么?你们这里谁是头?”
那名官员在马上颐指气使的对着正在指挥登陆的孙可望喊道。
孙可望看了看那个官员差点指到自己鼻尖的马鞭,脸上虽然起了不少怒色,但还是忍了下来。
“这位军爷,我军自临高而来,奉旨勤王!”
孙可望大声喊道。
“临高?什么临高?临高在哪里,本官怎么没听过。”
说着,那官员侧身看了看身后的随从,那随从也是一脸懵逼,临高他也不知道在哪里。
“琼州府,临高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