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八十年前(3 / 4)
对着什么样的观众,表演什么样的节目。
这里是八十多年前,人人平日里的消遣,便是听戏听书,电影不是人人都看得到的,曲艺才是受众最广的艺术形式,会欣赏的人太多了。
在现代,齐涉江唱子弟书,要节选《十问十答》中最炫技的段落,才能震住观众。
而现在,他却要从《十问十答》的开头,入曹,开始慢慢唱起。
这一出故事在大鼓中失散了后半段,齐涉江这里唱来,路过的人听到是《十问十答》的故事,可能不大知道子弟书,毕竟现在也没什么人表演了,但是他们喜欢听关羽、貂蝉的故事啊。
什么西游记,三国,在这会儿就已经是流行多年的大ip了。
加上齐涉江那好弦子与嗓中韵味,不一会儿,他面前已经围拢了十来个人。
“……可羡你大破河北兵和将,笑斩颜良在万军中。说甚么樊哙重出世,君侯不亚楚重瞳。到如今文丑复又来犯境,少不得还伏虎威把反叛平。”
这一段并不像后头快板一般那样激烈,但齐涉江用上了子弟书独有的唱腔海底捞月,虽然是慢板的,可也极需功力。
“好!!”
只听得人群后几声叫好,带到前头的观众也拍起巴掌,路过的被这叫好声吸引,也驻足倾听,看看是什么好节目。
齐涉江抬眼看了一下人群之后,微微点头。心里明镜似的,刚才带头叫好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些盯着审视他想抢地头的街头艺人!
齐涉江露了一手,这些人都是内行,听得出来齐涉江本事高低。
没想到这小子年纪不大,但手儿高,弦好,唱功更是深厚,还听得出京戏底子,估计是从小坐科的,难怪。
这些个同行心服口服,不但再不说憋着找茬,还要另眼相看,给他托上一托,在关节处叫声好,帮着把气氛都炒热了,将路人引来。
这就是钱压奴辈手,艺压当行人!也是江湖艺人尽在不言中的潜规则!
……
齐涉江唱了大段,面前已围了不少人,他敛了一次钱,就改换做说单口相声。
他说得可乐,观众也留下来继续听。
说一会儿,唱一会儿,算是今日天公作美,风和日丽,齐涉江说了一上午,虽然口干舌燥,但观众都没跑,楮了几次门子,大家看他年纪不大,水平又好,都肯赏脸。
齐涉江算了算,也让他赚到了四五百枚铜子儿。心中欣喜得很,来的时候他就顺便摸清楚了,现在的“汇率”,这么些铜子儿,差不多等于一块多钱。
这就已经远远回本了,地租和饭钱不在话下,而且不止是自己的饭钱,还把梦达他们的饭钱也挣到了,一个小伙子吃一天,也就是二三十个铜子儿的事,当然还要加上其他生活花销,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要用钱。只是,好歹齐涉江能帮着顶起来了呀。
齐涉江心底盘算着,现在去吃顿饭,他只有一个人,没人垫场,下午又要重头招揽顾客。如果情况好,还能再赚上二三百个铜子儿,
晚上如果再去串下窑街,又能多赚些钱,就可以贴补医药费了。不吃药,师弟怎么能好得快。
虽说师弟们现在都成了他师哥,但是在齐涉江心里,还是把他们当小子的,一心想着辛苦一阵,把师弟们治好了。
齐涉江正想着,却见地主从旁边的茶楼里走了出来,对他招了招手,齐涉江过去,地主就指了指旁边一个流里流气的汉子:“喏,这是武老大的干兄弟。武老大老娘做寿,给你师哥下了帖子,我说你师哥在家里待着,现是你在说,帖子给你也一样。”
齐涉江记忆里虽然没有什么“武老大”,但他知道估计就是均城的地痞流氓了,所谓的做寿下帖子,不过是敛财的一种说法。
他们这些江湖艺人,要是不给钱,人家来闹,观众都散了,他们一个铜子儿也挣不到,还不是只有乖乖交钱。
那汉子还以为齐涉江年纪小,第一次出来卖艺,不懂他那里的规矩,说道:“我们干娘做寿,小兄弟随便给个两块就行了。”
齐涉江不是不知道,而是在犹豫。 ↑返回顶部↑
这里是八十多年前,人人平日里的消遣,便是听戏听书,电影不是人人都看得到的,曲艺才是受众最广的艺术形式,会欣赏的人太多了。
在现代,齐涉江唱子弟书,要节选《十问十答》中最炫技的段落,才能震住观众。
而现在,他却要从《十问十答》的开头,入曹,开始慢慢唱起。
这一出故事在大鼓中失散了后半段,齐涉江这里唱来,路过的人听到是《十问十答》的故事,可能不大知道子弟书,毕竟现在也没什么人表演了,但是他们喜欢听关羽、貂蝉的故事啊。
什么西游记,三国,在这会儿就已经是流行多年的大ip了。
加上齐涉江那好弦子与嗓中韵味,不一会儿,他面前已经围拢了十来个人。
“……可羡你大破河北兵和将,笑斩颜良在万军中。说甚么樊哙重出世,君侯不亚楚重瞳。到如今文丑复又来犯境,少不得还伏虎威把反叛平。”
这一段并不像后头快板一般那样激烈,但齐涉江用上了子弟书独有的唱腔海底捞月,虽然是慢板的,可也极需功力。
“好!!”
只听得人群后几声叫好,带到前头的观众也拍起巴掌,路过的被这叫好声吸引,也驻足倾听,看看是什么好节目。
齐涉江抬眼看了一下人群之后,微微点头。心里明镜似的,刚才带头叫好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些盯着审视他想抢地头的街头艺人!
齐涉江露了一手,这些人都是内行,听得出来齐涉江本事高低。
没想到这小子年纪不大,但手儿高,弦好,唱功更是深厚,还听得出京戏底子,估计是从小坐科的,难怪。
这些个同行心服口服,不但再不说憋着找茬,还要另眼相看,给他托上一托,在关节处叫声好,帮着把气氛都炒热了,将路人引来。
这就是钱压奴辈手,艺压当行人!也是江湖艺人尽在不言中的潜规则!
……
齐涉江唱了大段,面前已围了不少人,他敛了一次钱,就改换做说单口相声。
他说得可乐,观众也留下来继续听。
说一会儿,唱一会儿,算是今日天公作美,风和日丽,齐涉江说了一上午,虽然口干舌燥,但观众都没跑,楮了几次门子,大家看他年纪不大,水平又好,都肯赏脸。
齐涉江算了算,也让他赚到了四五百枚铜子儿。心中欣喜得很,来的时候他就顺便摸清楚了,现在的“汇率”,这么些铜子儿,差不多等于一块多钱。
这就已经远远回本了,地租和饭钱不在话下,而且不止是自己的饭钱,还把梦达他们的饭钱也挣到了,一个小伙子吃一天,也就是二三十个铜子儿的事,当然还要加上其他生活花销,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要用钱。只是,好歹齐涉江能帮着顶起来了呀。
齐涉江心底盘算着,现在去吃顿饭,他只有一个人,没人垫场,下午又要重头招揽顾客。如果情况好,还能再赚上二三百个铜子儿,
晚上如果再去串下窑街,又能多赚些钱,就可以贴补医药费了。不吃药,师弟怎么能好得快。
虽说师弟们现在都成了他师哥,但是在齐涉江心里,还是把他们当小子的,一心想着辛苦一阵,把师弟们治好了。
齐涉江正想着,却见地主从旁边的茶楼里走了出来,对他招了招手,齐涉江过去,地主就指了指旁边一个流里流气的汉子:“喏,这是武老大的干兄弟。武老大老娘做寿,给你师哥下了帖子,我说你师哥在家里待着,现是你在说,帖子给你也一样。”
齐涉江记忆里虽然没有什么“武老大”,但他知道估计就是均城的地痞流氓了,所谓的做寿下帖子,不过是敛财的一种说法。
他们这些江湖艺人,要是不给钱,人家来闹,观众都散了,他们一个铜子儿也挣不到,还不是只有乖乖交钱。
那汉子还以为齐涉江年纪小,第一次出来卖艺,不懂他那里的规矩,说道:“我们干娘做寿,小兄弟随便给个两块就行了。”
齐涉江不是不知道,而是在犹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