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4 / 5)
才华在细枝末节里发酵
张家姐妹自在家就喜欢玩在一起,扮各种角色玩着。上了乐益女中,学校中各式各样的活动更是对她们的胃口。乐益女中是苏州最早兴剪短发的学校,每次校际运动会,乐益女中一群短发朝气的女学生们列队出场,都会是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线。在体育上,张家的三小姐兆和可是出了名的运动健将,当时中国公学女子篮球队“五张”名声在外,照片还登过报纸,兆和在中国公学是女子全能运动第一名。不过在上海女大学生运动会上,她的50米短跑最后一名的成绩却让她多少有些遗憾。
三妹兆和很活跃,但也经常闹出些不失可爱的捧腹之事。平日里看上去十分活泼的她会突然间萌生诗情画意在月光下舞蹈,室友们闹笑不已时她竟能呼呼地睡过去……后来的兆和变得文静少言,相比之下,这样的她就显得十分有趣了。
学校里有不少社团组织,话剧的、戏剧的、作诗的,四姐妹都乐滋滋地加入其中。若干年后,张允和对当时在学校里的活动依然记忆犹新。那时的学校经常会有一些文艺会演,作为学校的文艺积极分子,姐妹们每次都会登台唱起扣人心弦的《游园》。但每次都是这样的表演让她们渐渐有些乏味了,所以她们渐渐地对话剧产生了兴趣。继《游园》以后,张家姐妹们又在学校的舞台上表演了郭沫若的《棠棣之花》、英文的《一磅肉》,还有《风尘三侠》,其中大姐元和饰演红拂,三妹兆和饰演李靖,演出效果同样是掌声雷动。别看三妹兆和一副羞答答的样子,她还有一样爱好,就是出演滑稽戏,每次上台前都把自己的脸画得乱七八糟的,甚至还自称是“万能博士”“天外来客”,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学校还会组织学生们去郊游远足,张家姐妹不仅积极参与其中,还经常赋诗作文,虽寥寥数字,却才华尽显。
春风吹绿到天涯,遥望姑苏不见家。
西下夕阳东逝水,教人哪不惜芳华。
——兆和
高山枕大川,俯视意茫然。
沧海还如客,凌波谁是仙。
江山欣一览,帷读笑三年。
击楫情怀壮,临风好着鞭。
(后四句经先生改过)
——允和
两首短诗,字字推敲定夺,或感慨或豪情壮志,情怀中思绪飞扬,眼前之景、心中之情跃然纸上,气派中情怀不减,气度丝毫不输男儿,如不细问,竟不知出自女子之手。女儿家家写出如此文采的确不虚得才女之名。
中学如此,大学更是如此。大姐张元和在大夏大学读书时也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当时的大夏有“四大天王”之说,张元和因为品貌出众、多才多艺,格外引人注目,并封为大夏的“皇后”。此时的张家四姐妹少女初长成,端庄秀丽,文质彬彬,许多男子大为倾慕,追求者众多,连沈从文、周有光、卞之琳这些文人墨客都位列其中。叶圣陶曾经这样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张家姐妹从来在学问和各种活动上都是巾帼不让须眉。学校里有的活动,男子能参加的,姐妹们也照做不误。比如张允和夺得讲演第一名一事便是如此。在张允和刚入光华大学之前,学校已经举办了多次演讲比赛。当时有个姓赵的男同学因为发音标准、讲演出众几乎每次都能拿下桂冠。张允和来到光华时便参加了许多活动,这样的活动自然不会错过。她鼓起勇气写了一篇名叫《如今》的演讲稿。时值与周有光恋爱着,于是张允和便向他取了经。
张允和自小就语出惊人,她的文章极好,曾经有先生怕她的好文被人“抢”了,于是便给锁了起来。她的文字充满朝气和向往,而且从不做闺中怨妇之类的感伤。她认为落花时节在很多小女孩看来,是秋风扫落叶、满目萧瑟的景致,因此,很多人都喜欢在这些景致的背后加上哀愁的情愫,但是,张允和反倒认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高气爽的天气暂且不说,硕果累累、谷穗沉甸甸的收获更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更应该是青年们奋发读书的好时节。所谓“伤春悲秋”那是足不出户的怨妇们的专利,作为“五四”以后的新青年,加上家庭风气的影响,张允和丝毫没有借景哀伤的想法。
上台讲演的《如今》带着浓重的哲学思维,大概内容讲的便是如何珍惜当下的时光,好好学习、好好生活之类。演讲一事讲究讲和演,两者须相得益彰才能授人以智、感人以情,赵同学的《铁》一如既往地好,因此,最后的结果便让人充满好奇。张允和怀惴着紧张而期待的心情听着校长宣布由他和哲学家李石岑先生最后定夺的结果。当第三名、第二名都花落别家时,她开始有些失望,毕竟要超越一个常胜将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宣布第一名时校长卖了个关子,故意停顿了好一会儿,最终,“张允和”三个字从他口中说出,全场顿时掌声雷动。
这就是张家的姑娘们的胆识和魄力。论文,功底深厚、文采飞扬,既能写出气势恢宏的篇章,又能倾吐情感丰富的文字;论武,能在长跑比赛中拔得头筹,名声在外;唱起来,昆腔信手拈来、扮相唯美生动,男角女角都能演;讲起来,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连卫冕之王的男子都甘拜下风。这样的女子,用“才思敏捷”“才华横溢”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并不为过。
在光华大学,张允和受教颇多,其中还有一件关于学习的方式方法让她终身受益。当时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从不给学生们出题目要求做文章,他有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那就是给出一句话或者一篇不长的短文,让学生们对它进行注解。看似十分简单的作业,但却要费尽脑力思考。比如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无非寥寥几字,但要参透它真正的意思、领悟其中的精髓,则需要学生们去查阅大量的古书。这种训练模式充分地发散孩子们的思维去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我们现代人经常喜欢说“发挥主观能动性”,大抵便是这个意思了。
作为现代人,有时会感觉这辈人的才华过于局限,虽然生活丰富了、物质充盈了许多,但好像大家或多或少都减弱了那颗静下心来研究学问的心,也没了时刻扩充自身知识的动力和心思。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价值导向固然影响不小,但个人对自身才华的追求和雕琢也减弱了不少。
此外,鼓励孩子们多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对孩子才情的培养和素质的全面提升是极有利的。张家四姐妹之所以声名远扬,除了她们出众的才华以外,她们活跃在各大场合的身影则是她们声名远播的另一重要原因。虽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但才华却有所不同,如果无法适时地展示出来,便会失去它原有的光华,最终黯然失色。
张家四个女儿受到父亲的疼爱,格外出众,张家的家风影响着张家的每一个孩子。
长子宗和的老实厚道在张家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但学习上确是绝对的“学霸”,考学时上了东吴大学成绩已算得上优秀,但却心存不甘,于是第二年重整旗鼓,考上了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从事历史教学。
二弟寅和诗写得很好,聪慧过人,读完光华大学后赴日本留学。
三弟定和很有个性,人也细致,在音乐方面造诣颇深。
四弟宇和是张家唯一一个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对农学、植物学研究深入。
五弟寰和就读于西南联大,毕业后继承父亲的事业,在乐益女中当校长。
最小的弟弟宁和受三哥定和的影响喜爱音乐,后来到法国跟一位有名的指挥家学习指挥,成为当时国际青年交响乐队中唯一的中国人。回国后成为中国交响乐团第一任指挥。 ↑返回顶部↑
张家姐妹自在家就喜欢玩在一起,扮各种角色玩着。上了乐益女中,学校中各式各样的活动更是对她们的胃口。乐益女中是苏州最早兴剪短发的学校,每次校际运动会,乐益女中一群短发朝气的女学生们列队出场,都会是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线。在体育上,张家的三小姐兆和可是出了名的运动健将,当时中国公学女子篮球队“五张”名声在外,照片还登过报纸,兆和在中国公学是女子全能运动第一名。不过在上海女大学生运动会上,她的50米短跑最后一名的成绩却让她多少有些遗憾。
三妹兆和很活跃,但也经常闹出些不失可爱的捧腹之事。平日里看上去十分活泼的她会突然间萌生诗情画意在月光下舞蹈,室友们闹笑不已时她竟能呼呼地睡过去……后来的兆和变得文静少言,相比之下,这样的她就显得十分有趣了。
学校里有不少社团组织,话剧的、戏剧的、作诗的,四姐妹都乐滋滋地加入其中。若干年后,张允和对当时在学校里的活动依然记忆犹新。那时的学校经常会有一些文艺会演,作为学校的文艺积极分子,姐妹们每次都会登台唱起扣人心弦的《游园》。但每次都是这样的表演让她们渐渐有些乏味了,所以她们渐渐地对话剧产生了兴趣。继《游园》以后,张家姐妹们又在学校的舞台上表演了郭沫若的《棠棣之花》、英文的《一磅肉》,还有《风尘三侠》,其中大姐元和饰演红拂,三妹兆和饰演李靖,演出效果同样是掌声雷动。别看三妹兆和一副羞答答的样子,她还有一样爱好,就是出演滑稽戏,每次上台前都把自己的脸画得乱七八糟的,甚至还自称是“万能博士”“天外来客”,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学校还会组织学生们去郊游远足,张家姐妹不仅积极参与其中,还经常赋诗作文,虽寥寥数字,却才华尽显。
春风吹绿到天涯,遥望姑苏不见家。
西下夕阳东逝水,教人哪不惜芳华。
——兆和
高山枕大川,俯视意茫然。
沧海还如客,凌波谁是仙。
江山欣一览,帷读笑三年。
击楫情怀壮,临风好着鞭。
(后四句经先生改过)
——允和
两首短诗,字字推敲定夺,或感慨或豪情壮志,情怀中思绪飞扬,眼前之景、心中之情跃然纸上,气派中情怀不减,气度丝毫不输男儿,如不细问,竟不知出自女子之手。女儿家家写出如此文采的确不虚得才女之名。
中学如此,大学更是如此。大姐张元和在大夏大学读书时也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当时的大夏有“四大天王”之说,张元和因为品貌出众、多才多艺,格外引人注目,并封为大夏的“皇后”。此时的张家四姐妹少女初长成,端庄秀丽,文质彬彬,许多男子大为倾慕,追求者众多,连沈从文、周有光、卞之琳这些文人墨客都位列其中。叶圣陶曾经这样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张家姐妹从来在学问和各种活动上都是巾帼不让须眉。学校里有的活动,男子能参加的,姐妹们也照做不误。比如张允和夺得讲演第一名一事便是如此。在张允和刚入光华大学之前,学校已经举办了多次演讲比赛。当时有个姓赵的男同学因为发音标准、讲演出众几乎每次都能拿下桂冠。张允和来到光华时便参加了许多活动,这样的活动自然不会错过。她鼓起勇气写了一篇名叫《如今》的演讲稿。时值与周有光恋爱着,于是张允和便向他取了经。
张允和自小就语出惊人,她的文章极好,曾经有先生怕她的好文被人“抢”了,于是便给锁了起来。她的文字充满朝气和向往,而且从不做闺中怨妇之类的感伤。她认为落花时节在很多小女孩看来,是秋风扫落叶、满目萧瑟的景致,因此,很多人都喜欢在这些景致的背后加上哀愁的情愫,但是,张允和反倒认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高气爽的天气暂且不说,硕果累累、谷穗沉甸甸的收获更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更应该是青年们奋发读书的好时节。所谓“伤春悲秋”那是足不出户的怨妇们的专利,作为“五四”以后的新青年,加上家庭风气的影响,张允和丝毫没有借景哀伤的想法。
上台讲演的《如今》带着浓重的哲学思维,大概内容讲的便是如何珍惜当下的时光,好好学习、好好生活之类。演讲一事讲究讲和演,两者须相得益彰才能授人以智、感人以情,赵同学的《铁》一如既往地好,因此,最后的结果便让人充满好奇。张允和怀惴着紧张而期待的心情听着校长宣布由他和哲学家李石岑先生最后定夺的结果。当第三名、第二名都花落别家时,她开始有些失望,毕竟要超越一个常胜将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宣布第一名时校长卖了个关子,故意停顿了好一会儿,最终,“张允和”三个字从他口中说出,全场顿时掌声雷动。
这就是张家的姑娘们的胆识和魄力。论文,功底深厚、文采飞扬,既能写出气势恢宏的篇章,又能倾吐情感丰富的文字;论武,能在长跑比赛中拔得头筹,名声在外;唱起来,昆腔信手拈来、扮相唯美生动,男角女角都能演;讲起来,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连卫冕之王的男子都甘拜下风。这样的女子,用“才思敏捷”“才华横溢”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并不为过。
在光华大学,张允和受教颇多,其中还有一件关于学习的方式方法让她终身受益。当时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从不给学生们出题目要求做文章,他有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那就是给出一句话或者一篇不长的短文,让学生们对它进行注解。看似十分简单的作业,但却要费尽脑力思考。比如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无非寥寥几字,但要参透它真正的意思、领悟其中的精髓,则需要学生们去查阅大量的古书。这种训练模式充分地发散孩子们的思维去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我们现代人经常喜欢说“发挥主观能动性”,大抵便是这个意思了。
作为现代人,有时会感觉这辈人的才华过于局限,虽然生活丰富了、物质充盈了许多,但好像大家或多或少都减弱了那颗静下心来研究学问的心,也没了时刻扩充自身知识的动力和心思。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价值导向固然影响不小,但个人对自身才华的追求和雕琢也减弱了不少。
此外,鼓励孩子们多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对孩子才情的培养和素质的全面提升是极有利的。张家四姐妹之所以声名远扬,除了她们出众的才华以外,她们活跃在各大场合的身影则是她们声名远播的另一重要原因。虽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但才华却有所不同,如果无法适时地展示出来,便会失去它原有的光华,最终黯然失色。
张家四个女儿受到父亲的疼爱,格外出众,张家的家风影响着张家的每一个孩子。
长子宗和的老实厚道在张家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但学习上确是绝对的“学霸”,考学时上了东吴大学成绩已算得上优秀,但却心存不甘,于是第二年重整旗鼓,考上了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从事历史教学。
二弟寅和诗写得很好,聪慧过人,读完光华大学后赴日本留学。
三弟定和很有个性,人也细致,在音乐方面造诣颇深。
四弟宇和是张家唯一一个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对农学、植物学研究深入。
五弟寰和就读于西南联大,毕业后继承父亲的事业,在乐益女中当校长。
最小的弟弟宁和受三哥定和的影响喜爱音乐,后来到法国跟一位有名的指挥家学习指挥,成为当时国际青年交响乐队中唯一的中国人。回国后成为中国交响乐团第一任指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