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发散思维,异想天开 (5)(2 / 2)
“事实上我是与那边的朋友们赌了一局,赌注就是,若我的唾沫溅到你的脸上,你还是会笑嘻嘻的,而且赌额是100美元。幸亏你,我赚了90美元呢。”
创意点评:
事物的某些方面或某个特点,从一个角度来看,也许是对我们不利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可能对我们很有利,故事中的牛仔以一个赌局的败换另一个赌局的胜,这也告诉我们当直接达到目标有困难时,不妨退一步,绕个弯,迂回进取,只要肯开动大脑这部机器,方法总会比困难多。
“在裂缝上敲一锤”
早年有一种职业叫锯锅,乡人把破损或有裂纹的锅送到锯锅师傅的手上,师傅先眯眼把量一番,然后把锅放正,拿起锤子,照着有裂纹的地方轻轻地敲几下。你别说,裂纹随即神龙献身,清晰可见。锯锅师傅在裂纹上敲一锤,不但找着了裂纹的走向,而且把裂纹敲得更大,从而多挣点工钱。
“在裂纹上敲一锤”,这一由乡村锯锅匠创造的绝活,也是逆向思维中的一招。
有一次,古埃及国王胡夫举行盛大的国宴,厨工们忙得团团转。
一名小厨工不慎将刚炼好的一盆羊油打翻在灶边,吓得他急急忙忙用手把混有羊油的炭灰一把一把地捧起来扔到外边去。扔完后赶紧洗手,手上竟出现滑溜溜、粘糊糊的东西,而且洗后的手特别干净。
小厨工发现了这个秘密后,便悄悄地把扔掉的羊油炭灰捡回来,供大家使用,结果每个厨工的手都洗得白白净净。
后来,国王胡夫发现这个秘密后,便盘问起来。小厨工如实道出了原委。国王胡夫试后赞不绝口。
很快,这个发现便在埃及全国推广开来,并传到了希腊的罗马。
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人们研制出了流行世界的肥皂。
创意点评:
“在裂纹上敲一锤”,本质上是将错就错,让错误扩张、裂变、夸大,让错误扩张、裂变、夸大,从而走向另一端——正确,这看似荒谬,实则蕴含着“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理,从打翻的羊油中发明了肥皂就是运用了这种思维方式,在科学探索上,常有些无心之失却促成发明创造的实例,即主观上并非刻意“在裂纹上敲一锤”,却“无心插柳柳成荫”,获得发明创造的机遇。
称出地球的重量
地球有多重?直到18世纪,这依然是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个难题。1750年,英国19岁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向这个难题挑战。他给自已提出一个大胆的课题:称出地球的重量。他像一个小马驹闯进了一片丛林,横冲直撞,思维没有一点顾忌和阻碍。在东一榔头,西一斧子的冲撞中,卡文迪许想到了牛顿的万有引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间的引力,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个物体的重量成正比。这个定律为测量地球提供了理论根据。卡文迪许想,如果知道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知道了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知道了其中一个物体的重量,就能计算出另一个物体的重量。
这在理论上是完全成立的。但是,实际测定中,还必须先了解万有引力的常数K。因为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的其他几个因子都知道,惟独不知道引力常数K。
卡文迪许利用细丝转动的原理设计了一个测定引力的装置,细丝转过一个角度,就能计算出两个铅球之间的引力,然后计算出引力常数来。但是,细丝扭转的灵敏度还不够大。只有进一步提高灵敏度,才能测出两个铅球之间的引力,计算出引力常数。
灵敏度问题成了测量地球重量的关键。卡文迪许为这个问题伤透了脑筋,想了好几种办法,但是,结果都不怎么理想。
有一次,他正在思考这个问题,突然看到几个孩子在做游戏。其中有个孩子拿着一块小玻璃玩着光斑的游戏。他把小镜子对着太阳,把太阳光反射到墙壁上,产生了一个白亮的光斑。小孩子用手稍稍地移动一个角度,光斑就相应地移动很大的距离。卡文迪许猛然醒悟,这不是一个距离的放大器吗?灵敏度不可以通过它来提高吗?
孩子的玩具使卡文迪许受到很大的启发。他在测量装置上也装上了一面小镜子,细丝受到另一个铅球的微小的引力,小镜子就会偏转一个很小的角度,小镜子反射的光就转动到一个相当大的距离。利用这个放大的距离,就能很精确地知道引力的大小。
卡文迪许用这个放大的装置精确地测出了两个引力常数,再次测出一个铅球与地球之间的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很快就计算出了地球的重量。
就这样,地球的重量被卡文迪许第一次称出了。
创意点评:
长江后浪推前浪,许多领域的精英们,由于头脑中装的东西太多,思维被许多东西遮蔽了,创造性因此凝滞和僵化,而后起一代的思维却有一个宝贵的东西:没有固有的概念、成规,因而也就敢于横冲直撞,想到就做,从而能创造出令元老们瞠目的奇迹。 ↑返回顶部↑
创意点评:
事物的某些方面或某个特点,从一个角度来看,也许是对我们不利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可能对我们很有利,故事中的牛仔以一个赌局的败换另一个赌局的胜,这也告诉我们当直接达到目标有困难时,不妨退一步,绕个弯,迂回进取,只要肯开动大脑这部机器,方法总会比困难多。
“在裂缝上敲一锤”
早年有一种职业叫锯锅,乡人把破损或有裂纹的锅送到锯锅师傅的手上,师傅先眯眼把量一番,然后把锅放正,拿起锤子,照着有裂纹的地方轻轻地敲几下。你别说,裂纹随即神龙献身,清晰可见。锯锅师傅在裂纹上敲一锤,不但找着了裂纹的走向,而且把裂纹敲得更大,从而多挣点工钱。
“在裂纹上敲一锤”,这一由乡村锯锅匠创造的绝活,也是逆向思维中的一招。
有一次,古埃及国王胡夫举行盛大的国宴,厨工们忙得团团转。
一名小厨工不慎将刚炼好的一盆羊油打翻在灶边,吓得他急急忙忙用手把混有羊油的炭灰一把一把地捧起来扔到外边去。扔完后赶紧洗手,手上竟出现滑溜溜、粘糊糊的东西,而且洗后的手特别干净。
小厨工发现了这个秘密后,便悄悄地把扔掉的羊油炭灰捡回来,供大家使用,结果每个厨工的手都洗得白白净净。
后来,国王胡夫发现这个秘密后,便盘问起来。小厨工如实道出了原委。国王胡夫试后赞不绝口。
很快,这个发现便在埃及全国推广开来,并传到了希腊的罗马。
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人们研制出了流行世界的肥皂。
创意点评:
“在裂纹上敲一锤”,本质上是将错就错,让错误扩张、裂变、夸大,让错误扩张、裂变、夸大,从而走向另一端——正确,这看似荒谬,实则蕴含着“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理,从打翻的羊油中发明了肥皂就是运用了这种思维方式,在科学探索上,常有些无心之失却促成发明创造的实例,即主观上并非刻意“在裂纹上敲一锤”,却“无心插柳柳成荫”,获得发明创造的机遇。
称出地球的重量
地球有多重?直到18世纪,这依然是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个难题。1750年,英国19岁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向这个难题挑战。他给自已提出一个大胆的课题:称出地球的重量。他像一个小马驹闯进了一片丛林,横冲直撞,思维没有一点顾忌和阻碍。在东一榔头,西一斧子的冲撞中,卡文迪许想到了牛顿的万有引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间的引力,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个物体的重量成正比。这个定律为测量地球提供了理论根据。卡文迪许想,如果知道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知道了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知道了其中一个物体的重量,就能计算出另一个物体的重量。
这在理论上是完全成立的。但是,实际测定中,还必须先了解万有引力的常数K。因为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的其他几个因子都知道,惟独不知道引力常数K。
卡文迪许利用细丝转动的原理设计了一个测定引力的装置,细丝转过一个角度,就能计算出两个铅球之间的引力,然后计算出引力常数来。但是,细丝扭转的灵敏度还不够大。只有进一步提高灵敏度,才能测出两个铅球之间的引力,计算出引力常数。
灵敏度问题成了测量地球重量的关键。卡文迪许为这个问题伤透了脑筋,想了好几种办法,但是,结果都不怎么理想。
有一次,他正在思考这个问题,突然看到几个孩子在做游戏。其中有个孩子拿着一块小玻璃玩着光斑的游戏。他把小镜子对着太阳,把太阳光反射到墙壁上,产生了一个白亮的光斑。小孩子用手稍稍地移动一个角度,光斑就相应地移动很大的距离。卡文迪许猛然醒悟,这不是一个距离的放大器吗?灵敏度不可以通过它来提高吗?
孩子的玩具使卡文迪许受到很大的启发。他在测量装置上也装上了一面小镜子,细丝受到另一个铅球的微小的引力,小镜子就会偏转一个很小的角度,小镜子反射的光就转动到一个相当大的距离。利用这个放大的距离,就能很精确地知道引力的大小。
卡文迪许用这个放大的装置精确地测出了两个引力常数,再次测出一个铅球与地球之间的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很快就计算出了地球的重量。
就这样,地球的重量被卡文迪许第一次称出了。
创意点评:
长江后浪推前浪,许多领域的精英们,由于头脑中装的东西太多,思维被许多东西遮蔽了,创造性因此凝滞和僵化,而后起一代的思维却有一个宝贵的东西:没有固有的概念、成规,因而也就敢于横冲直撞,想到就做,从而能创造出令元老们瞠目的奇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