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慧眼识珠,捕捉灵感 (3)(2 / 2)
不贴身的雨衣
一天,有位小学生放学回家正值大雨倾盆,这位小学生虽然身着雨衣,但是雨衣贴着裤腿,雨水顺着雨衣灌满了两只鞋。这种情景,对于穿雨衣的人来说太熟悉了,谁还会对此提出疑义呢?或许是小孩子更易幻想,或许是小孩子更少成见,他展开了想像的翅膀:“有没有办法让雨衣不贴身呢?”这个问题一直在他脑中盘旋。
有一次,他和父母一同去观看文艺演出,舞台上的演员在旋转时,长裙的下摆像伞一样徐徐张开了。他的头脑中立刻闪现出了使雨衣不贴裤腿的灵感,“对,如果雨衣也能像裙子那样张开,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可是,走路又不能旋转,这怎么办?”回到家里,他眼前还是旋转着的长裙,目光却落到了一只塑料救生圈上,终于,灵感又一次帮助他解决了难题:将雨衣的下边做成一只救生圈,穿的时候吹足气,不就不贴在身上了吗?“充气雨衣”诞生了,他因此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一等奖。
创意点评:
故事中的小学生在观看文艺演出时从演员的长裙中找到发明不贴身雨衣的灵感。
“发明大王”爱迪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发明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血汗。”道出了孕育和呼唤灵感的艰辛。但在灵感降临的刹那,最为贴切的词汇却是四个字——灵机一动。
无论是以动机为前提的创新灵感寻觅,还是由于外界事物启发而偶然产生的灵感闪现,都是由于大脑中原有“某种准备”,在得到启发后,使灵感思维处于激发状态,建立起许多暂时联系而迅速结合的产物。看似灵机一动,其实早有准备,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结果。
猫的功劳
电木是人们对酚醛塑料的俗称,是由美国著名化学家贝克兰于1906年发明的。
贝克兰从小聪明好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开始在一家摄影公司工作,当时的材料工业很落后,没有塑料,摄影公司制作唱片要用虫胶。虫胶是由一种叫紫胶虫的小介壳虫分泌出来的,但几万个紫胶虫的分泌物收集起来才有1磅虫胶。
贝克兰想:应该发明一种材料作为虫胶的代用品。
科学研究,总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起点。贝克兰花费了很大一段时间,查阅有关的论文和实验报告。在一本发黄的杂志上,贝克兰看到一则报道:19世纪70年代,德国化学家贝耶尔发现甲醛和苯酚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贝克兰从这里受到启发。他决定重复贝耶尔的实验,看看甲醛和苯酚到底“相处”得怎么样。
然而,要让它们发生化学反应“合二为一”,并不容易,经过不知多少次的失败之后,贝克兰在1909年合成了甲醛和苯酚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为胶体状,有点像桃树和松树上的树脂。因此,贝克兰把它称为“酚醛树脂”。
酚醛树脂的性质怎么样?有什么用途呢?贝克兰决定做进一步的研究。
几年来,为了合成酚醛树脂,贝克兰什么都顾不上,一心扑在工作上。实验室也多年没有彻底清理,老鼠也成了实验室的“常客”。贝克兰想,该治一治老鼠了。
于是,他从朋友家抱回了一只猫。没想到,这只猫由于长期“养尊处优”,变成了一只懒猫。它与老鼠“和平共处”。
猫不解决问题,那就用捕鼠器试试,贝克兰从市场买来了一个捕鼠器。 ↑返回顶部↑
一天,有位小学生放学回家正值大雨倾盆,这位小学生虽然身着雨衣,但是雨衣贴着裤腿,雨水顺着雨衣灌满了两只鞋。这种情景,对于穿雨衣的人来说太熟悉了,谁还会对此提出疑义呢?或许是小孩子更易幻想,或许是小孩子更少成见,他展开了想像的翅膀:“有没有办法让雨衣不贴身呢?”这个问题一直在他脑中盘旋。
有一次,他和父母一同去观看文艺演出,舞台上的演员在旋转时,长裙的下摆像伞一样徐徐张开了。他的头脑中立刻闪现出了使雨衣不贴裤腿的灵感,“对,如果雨衣也能像裙子那样张开,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可是,走路又不能旋转,这怎么办?”回到家里,他眼前还是旋转着的长裙,目光却落到了一只塑料救生圈上,终于,灵感又一次帮助他解决了难题:将雨衣的下边做成一只救生圈,穿的时候吹足气,不就不贴在身上了吗?“充气雨衣”诞生了,他因此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一等奖。
创意点评:
故事中的小学生在观看文艺演出时从演员的长裙中找到发明不贴身雨衣的灵感。
“发明大王”爱迪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发明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血汗。”道出了孕育和呼唤灵感的艰辛。但在灵感降临的刹那,最为贴切的词汇却是四个字——灵机一动。
无论是以动机为前提的创新灵感寻觅,还是由于外界事物启发而偶然产生的灵感闪现,都是由于大脑中原有“某种准备”,在得到启发后,使灵感思维处于激发状态,建立起许多暂时联系而迅速结合的产物。看似灵机一动,其实早有准备,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结果。
猫的功劳
电木是人们对酚醛塑料的俗称,是由美国著名化学家贝克兰于1906年发明的。
贝克兰从小聪明好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开始在一家摄影公司工作,当时的材料工业很落后,没有塑料,摄影公司制作唱片要用虫胶。虫胶是由一种叫紫胶虫的小介壳虫分泌出来的,但几万个紫胶虫的分泌物收集起来才有1磅虫胶。
贝克兰想:应该发明一种材料作为虫胶的代用品。
科学研究,总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起点。贝克兰花费了很大一段时间,查阅有关的论文和实验报告。在一本发黄的杂志上,贝克兰看到一则报道:19世纪70年代,德国化学家贝耶尔发现甲醛和苯酚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贝克兰从这里受到启发。他决定重复贝耶尔的实验,看看甲醛和苯酚到底“相处”得怎么样。
然而,要让它们发生化学反应“合二为一”,并不容易,经过不知多少次的失败之后,贝克兰在1909年合成了甲醛和苯酚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为胶体状,有点像桃树和松树上的树脂。因此,贝克兰把它称为“酚醛树脂”。
酚醛树脂的性质怎么样?有什么用途呢?贝克兰决定做进一步的研究。
几年来,为了合成酚醛树脂,贝克兰什么都顾不上,一心扑在工作上。实验室也多年没有彻底清理,老鼠也成了实验室的“常客”。贝克兰想,该治一治老鼠了。
于是,他从朋友家抱回了一只猫。没想到,这只猫由于长期“养尊处优”,变成了一只懒猫。它与老鼠“和平共处”。
猫不解决问题,那就用捕鼠器试试,贝克兰从市场买来了一个捕鼠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