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6【终章五】(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众臣不知发生何事,跟着皇帝一起往外走。
  登上东华门城楼,赵匡桓呼吸一滞,胸口不知被什么东西塞得慌。
  城墙之外,放眼望去,万民素缟,视线所及全是白色。
  所有人都跪着,有的沉默,有的恸哭。
  已经担任工部右侍郎的蒲松龄,喃喃自语道:“民心啊,民心也能眼见,不是那虚无缥缈之物。纵横古今,谁能得民心若此?”
  大臣们全都惊呆了,内心震撼到无以复加。
  这可不是谁组织的,而是百姓自发前来。
  众人登城的时候,城外又多了两三百人。估计随着时间推移,进城百姓会越来越多,到时候,皇城附近的街道全都要堵死。
  城内百姓受到感染,也陆陆续续前来,而且年轻人数量也在增加。
  年轻人,当然知道老皇帝的好,但他们终究没有亲身经历过苦日子,只听父辈诉说很难感同身受。他们被保护得太好了,特别是四十岁以下的人,一生下来就日子越来越顺。
  一万,两万,三万……十万,二十万……
  用不着等那么久,哭灵队伍迅速增加,城内百姓就来了十多万。全城的麻布卖脱销不说,但凡是白色的布料,都被人给悉数买走,甚至有人身上披的是白色丝绢。
  紫禁城周围的几条街,密密麻麻全是人,从上元县一直延伸到江宁县。
  赵匡桓把内外朝的官员叫来,吩咐道:“你们去准备伙食,宫内的厨子快点生火做饭。至于宫外,各衙门的食堂,还有城内各酒楼食肆,能做多少饭就做多少,能买到多少饭就买多少。傍晚之前,要把饭菜送来分给百姓,一应开销走皇室的账目。”
  随即,又唤来礼部尚书:“你带人出去,在各道城门外,各搭设一个灵堂,供先皇灵位让百姓吊唁。远一些的街道也设灵堂,每条街都设一个,莫让百姓胡乱走动,否则时间久了必生乱子。”
  接着,又把金陵府尹叫来:“你出城之后,立即联络上元、江宁知县,除了警察之外,所有官差都要来维持。内城的各道城门外,也设置灵堂,码头上也设两个。还有众善寺,让和尚们搭建灵堂,分流一些百姓过去。”
  赵匡桓又把宗室叫来,对自己的弟弟们说:“尔等立即出城,代我主持各处灵堂。具体负责哪处,你们自己商量,若有分歧就楚王做主。”
  亲王们一直在避嫌,没有参与之前的讨论,总的来说还是很让新皇放心。
  赵匡桓的应变能力很强,处理事情也妥帖,完全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可惜他注定了,要一辈子活在父亲的阴影下。
  有了皇帝发话,宫内宫外都迅速运转起来。
  赵匡桓对众臣说:“待百姓散去,便择期火化先皇吧。”
  当天晚上,法国使者贝尔特朗,给路易十四写信:“尊敬的陛下:伟大的中国皇帝,已经走完了他的一生。他下达的最后一道命令,是将自己的遗体火化,骨灰分成十二份撒于全国……”
  “今天,我看到了永远难忘的景象。南京城内外的市民,还有更远乡下的农民,他们自发来到皇宫外吊唁。所有人都披着白布,他们聚集在一起,仿佛南京下了大雪。我无法确定人数,可能有十万,可能有二十万,也有可能会更多。”
  “至傍晚时分,皇宫外的所有街道,全部被人群堵死。老人最多,年轻人也不少。有农民,有商人,有学者,有学生,有小贩,有工人……我能想到的所有职业,全都来了。”
  “人数还在继续增多,因为就在我写信的时候,使馆外又传来了生音,那是从更远农村来的农民……”
  “伟大的中国皇帝,他被无数人民尊敬。我亲眼看到一个老人,跪在街头哭到晕厥,就仿佛是自己的父亲去世。那是多么震撼的场面,我从未想过,君主死亡会让人民如此悲痛。他们都是自发赶来的,没有人强迫,他们的痛苦发自内心。在这一刻,我理解了皇帝的称号,他为什么称自己为‘人民皇帝’。他真正做到了……”
  翌日,南京城内外的大学、中学、小学,全部设置灵堂。
  学生们首先被喊回学校,街道上的哭灵百姓,也一批一批被分流到学校。
  有些大户人家,在自家院子或店铺后院,也开设灵堂帮朝廷分流。折腾足足一天,南京城总算恢复交通,但依旧到处能听到哭声。有人吊唁之后就离开,但有人走就有人来,特别是搭设灵堂之后,本来待在家里的南京市民,纷纷跑来灵堂吊唁跪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