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你要战,我便战!(3 / 4)
贞观九年,西突厥内乱进一步扩大,刚刚重新统一了西突厥的肆叶护可汗被部众攻击,兵败康居后自刎。西突厥另立咄陆为可汗,然而西突厥使各部均已经拥兵自重,咄陆为求自保,遣使请求内附,表示愿去可汗号,太宗皇帝认为北方基业未稳,西方除伊州一个桥头堡之外,其余凉浑、及天山南路西突厥各属国还没有内附,故暂时未对西突厥用兵。太宗皇帝封咄陆为西突厥可汗,赐旌旗、财物表示支援,名义上接受西突厥为唐帝国属国。
贞观十年年,咄陆可汗死,他的弟弟弟垤利失可汗继位。垤利失可汗分西突厥为十部,每部酋长一人,称十设,每设授箭一枝,故又号十箭。垤利失把十部分为左右厢,以碎叶川为界。左厢五咄陆部,居碎叶川以东,首领称五大啜,右厢称五弩失毕部,居碎叶川以西直到里海东岸,首领称五大俟斤。此后,西突厥两厢各立可汗,互相攻击。
而此时的唐帝国开始了新的征服,贞观十一年,太宗皇帝以太子李承乾为行军大总管,大破土谷浑,国王自杀,部众皆降。
贞观十三年,王玄策击破帝那伏帝国,活捉其国王,王妃,王子等,虏获牛马两万多匹,送长安宫阙,同年昆山道总管阿史那杜尔攻破龟兹五十城,生擒龟兹王。
贞观十四年,区区契丹竟然在大唐国力如日中天的时代横行河北二十余年,又趁着长孙皇后病逝之时,大举南下,这是大唐帝国无法容忍的,杜睿率军北征,屠尽契丹。
贞观十四年,杜睿率军兵进三韩,杀戮无数,三韩丧胆,大唐设安东都护府,分别置四十二州。
贞观十七年,大将苏定方攻破西突厥沙钵罗可汗贺鲁,俘获人畜四十多万,斩杀突厥首领阿史那伏念及贵族五十四人,突厥被迫西迁,大唐北疆再无祸患。
至此,大唐帝国首轮西征完成,西域中亚自此全部落如大唐帝国控制之中。在灭亡突厥后,西南高原上的吐蕃成了对李唐王朝的最大军事威胁。
或许让后世之人费解的是,吐蕃这样一个游牧民族的国家,人口不过五十万,而且在经济和后勤补给上,根本不可能与无与伦比大唐帝国相抗衡,可是却是最让大唐帝国最为头疼的麻烦,一代天骄,太宗皇帝都都不能在有生之年,解决这个大麻烦,只能留给后背儿孙。
要知道当时的大唐帝国的军队经过多年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作战能力是极强的,几乎创造了不可战胜的神话,而却对吐蕃军队,却始终也占不到太大的便宜。
无论是士兵素质,作战理念,还是武器装备,大唐帝国的军队都远远领先吐蕃。而终贞观一朝,最终也没能像灭亡其他所看到的国家一样彻底消灭吐蕃,唯一合理的解释恐怕就是由于吐蕃地处高原,大唐骑兵及弩兵均难以发挥其速度与攻击距离的优势,以至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始终无法形成压倒性优势,但这一切并不能成为这个帝国停止征伐的理由。
吐蕃在松赞干布完成统一后借助高原优势,也垂延大唐帝国的西域之地,贞观二十三年,吐蕃趁太宗驾崩,大唐国内不稳的机会,开始攻击西域大唐帝国属地,在一年的时间内,战争几乎没有停止过,西域四镇数次易手。
与此同时,阿拉伯帝国也开始崛起,加入到了争夺西域的战争中来。大唐帝国也在历次掠夺式的战争中获益非浅,首先磨练了自己的军队,也增加了管理和协调骑兵的经验,其次掠夺式的战争也增加了帝国的财富,对西域的绝对控制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大唐帝国能源源不断的从丝绸贸易中获得西方野蛮民族的黄金,同时大唐兵威迫使西方蛮夷必须对大唐皇帝朝贡,永徽年间朝贡的珍宝,竟然用了两个几乎和国库相当的仓库才装满,而最终这些财富都在国家消费中成为国民财富,因此当时的大唐帝国可谓是富甲天下,经济总量超过了世界的一半。
阿拉伯帝国崛起后,也开始了向东方扩张的步伐,同时,吐蕃人在与大唐帝国的对抗中也始终处于下风,共同的敌人让阿拉伯人和吐蕃人走到了一起。
在争夺安西四镇的战争中,席君买给吐蕃以毁灭性打击后,吐蕃人忙着舔伤口,而阿拉伯人还忙着和中亚人打仗。
此时的大唐已经完成了从贞观道永徽的过度,政权稳固,国力也达到了鼎盛,大唐帝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的总和,可以说,在永徽初年,即使整个世界联合起来,也会被不可一世的大唐帝国的军队击败。
而那个时候刚刚继位的李承乾也是一个志存高远的皇帝,李承乾并不满足守成,于是与吐蕃的战争就迫在眉睫了。
永徽元年,李承乾拜杜睿为行军大总管,率军征伐吐蕃,河湟一战,吐蕃精锐尽是,连云堡一战,松赞干布授首,拉萨一战,芒松芒赞屈膝投降,吐蕃彻底为大唐所有。
吐蕃灭亡,大食失去了在东方的盟友,可是他们却依然不死心,在永徽三年和永徽五年,大食对大唐的战争均遭到失败之后,大食人仍旧执着地向中亚进行扩张。
由于地理上的巨大优势,更因为唐军那个时期正在忙着向大海进军,开拓海外,无暇顾及中亚,大食的影响力慢慢的体现出来,军事加上宗教的影响,使得大唐原本在中亚的属国纷纷倒向了阿拉伯一边。
为了对抗阿拉伯在西域扩张,大唐利用突骑施给了阿拉伯相当沉重的打击。永徽六年大食将军加拉赫统兵北征,于河中北部得胜,并己准备侵入大唐领土,但是被突骑施人包围,经过偿付赎金,才好不容易得救。
大食战败,导致原已叛附大食的康、石诸国复归于大唐,这一挫折使阿拉伯向东的扩张中止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永徽七年,对大食已经忍无可忍,而且又渴望能够建立远超太宗皇帝功勋的李承乾发动了西征,以苏定方为主帅,率军数十万人,大举西进,这是一场迟早要打的战役,大唐要扩大在中亚的霸权,就必须击败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大唐。
虽然这次西进,大唐帝国没有获得最后的胜利,但大唐帝国的军队在战斗中表现出的英勇,是值得后世的汉人学习和敬畏的。
战争起初的时候,所向披靡的唐军可谓一路势如破竹的长驱七百里,翻越葱岭,杀到了恒罗撕,与大食人形成了对峙。
此时,阿拉伯人的主帅伊布拉西•默罕默德开始调动其精锐骑兵四十万人,以及其他中亚附属国军队总计近败万,赶往恒罗撕,试图与大唐帝国的军队决战。虽然在兵力上唐军只有敌人的三分之一,但是当时唐军根本就是无所畏惧。
因为在那之前,唐军几乎是不可战胜的。因此也从来没有过对战斗的畏惧,更不会把任何对手放在眼里,哪怕是三倍于自己的敌人。
由于在战斗中,军官是允许士兵掠夺的。因此,唐军对战争的渴望是超过汉朝军队的。在武器上,拥有强弩硬弓和玄甲重骑的唐军绝对是当时世界第一。而在士兵素质上,也不可能有那个国家的军队能比的上无敌盛唐的强大骑兵。
当战斗开始时,唐军利用强弩的远程攻击和超强铁甲重骑的冲击,一度完全压制住了阿拉伯军队。然而,这次唐军显然低估了他们的对手,阿拉伯人实在太多了,双方在哈撒克草原撕杀了五个昼夜,依然不分胜负,唐军阵斩敌军数万人。虽然形式已经渐渐的对唐军不利,但唐军在苏定方的指挥下依然没有退却的迹象。
就在一个残阳似血的黄昏,当唐军玄甲铁骑又开始发动新的一轮冲击的时候,战争的形式改变了一一葛逻禄人叛变了。 ↑返回顶部↑
贞观十年年,咄陆可汗死,他的弟弟弟垤利失可汗继位。垤利失可汗分西突厥为十部,每部酋长一人,称十设,每设授箭一枝,故又号十箭。垤利失把十部分为左右厢,以碎叶川为界。左厢五咄陆部,居碎叶川以东,首领称五大啜,右厢称五弩失毕部,居碎叶川以西直到里海东岸,首领称五大俟斤。此后,西突厥两厢各立可汗,互相攻击。
而此时的唐帝国开始了新的征服,贞观十一年,太宗皇帝以太子李承乾为行军大总管,大破土谷浑,国王自杀,部众皆降。
贞观十三年,王玄策击破帝那伏帝国,活捉其国王,王妃,王子等,虏获牛马两万多匹,送长安宫阙,同年昆山道总管阿史那杜尔攻破龟兹五十城,生擒龟兹王。
贞观十四年,区区契丹竟然在大唐国力如日中天的时代横行河北二十余年,又趁着长孙皇后病逝之时,大举南下,这是大唐帝国无法容忍的,杜睿率军北征,屠尽契丹。
贞观十四年,杜睿率军兵进三韩,杀戮无数,三韩丧胆,大唐设安东都护府,分别置四十二州。
贞观十七年,大将苏定方攻破西突厥沙钵罗可汗贺鲁,俘获人畜四十多万,斩杀突厥首领阿史那伏念及贵族五十四人,突厥被迫西迁,大唐北疆再无祸患。
至此,大唐帝国首轮西征完成,西域中亚自此全部落如大唐帝国控制之中。在灭亡突厥后,西南高原上的吐蕃成了对李唐王朝的最大军事威胁。
或许让后世之人费解的是,吐蕃这样一个游牧民族的国家,人口不过五十万,而且在经济和后勤补给上,根本不可能与无与伦比大唐帝国相抗衡,可是却是最让大唐帝国最为头疼的麻烦,一代天骄,太宗皇帝都都不能在有生之年,解决这个大麻烦,只能留给后背儿孙。
要知道当时的大唐帝国的军队经过多年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作战能力是极强的,几乎创造了不可战胜的神话,而却对吐蕃军队,却始终也占不到太大的便宜。
无论是士兵素质,作战理念,还是武器装备,大唐帝国的军队都远远领先吐蕃。而终贞观一朝,最终也没能像灭亡其他所看到的国家一样彻底消灭吐蕃,唯一合理的解释恐怕就是由于吐蕃地处高原,大唐骑兵及弩兵均难以发挥其速度与攻击距离的优势,以至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始终无法形成压倒性优势,但这一切并不能成为这个帝国停止征伐的理由。
吐蕃在松赞干布完成统一后借助高原优势,也垂延大唐帝国的西域之地,贞观二十三年,吐蕃趁太宗驾崩,大唐国内不稳的机会,开始攻击西域大唐帝国属地,在一年的时间内,战争几乎没有停止过,西域四镇数次易手。
与此同时,阿拉伯帝国也开始崛起,加入到了争夺西域的战争中来。大唐帝国也在历次掠夺式的战争中获益非浅,首先磨练了自己的军队,也增加了管理和协调骑兵的经验,其次掠夺式的战争也增加了帝国的财富,对西域的绝对控制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大唐帝国能源源不断的从丝绸贸易中获得西方野蛮民族的黄金,同时大唐兵威迫使西方蛮夷必须对大唐皇帝朝贡,永徽年间朝贡的珍宝,竟然用了两个几乎和国库相当的仓库才装满,而最终这些财富都在国家消费中成为国民财富,因此当时的大唐帝国可谓是富甲天下,经济总量超过了世界的一半。
阿拉伯帝国崛起后,也开始了向东方扩张的步伐,同时,吐蕃人在与大唐帝国的对抗中也始终处于下风,共同的敌人让阿拉伯人和吐蕃人走到了一起。
在争夺安西四镇的战争中,席君买给吐蕃以毁灭性打击后,吐蕃人忙着舔伤口,而阿拉伯人还忙着和中亚人打仗。
此时的大唐已经完成了从贞观道永徽的过度,政权稳固,国力也达到了鼎盛,大唐帝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的总和,可以说,在永徽初年,即使整个世界联合起来,也会被不可一世的大唐帝国的军队击败。
而那个时候刚刚继位的李承乾也是一个志存高远的皇帝,李承乾并不满足守成,于是与吐蕃的战争就迫在眉睫了。
永徽元年,李承乾拜杜睿为行军大总管,率军征伐吐蕃,河湟一战,吐蕃精锐尽是,连云堡一战,松赞干布授首,拉萨一战,芒松芒赞屈膝投降,吐蕃彻底为大唐所有。
吐蕃灭亡,大食失去了在东方的盟友,可是他们却依然不死心,在永徽三年和永徽五年,大食对大唐的战争均遭到失败之后,大食人仍旧执着地向中亚进行扩张。
由于地理上的巨大优势,更因为唐军那个时期正在忙着向大海进军,开拓海外,无暇顾及中亚,大食的影响力慢慢的体现出来,军事加上宗教的影响,使得大唐原本在中亚的属国纷纷倒向了阿拉伯一边。
为了对抗阿拉伯在西域扩张,大唐利用突骑施给了阿拉伯相当沉重的打击。永徽六年大食将军加拉赫统兵北征,于河中北部得胜,并己准备侵入大唐领土,但是被突骑施人包围,经过偿付赎金,才好不容易得救。
大食战败,导致原已叛附大食的康、石诸国复归于大唐,这一挫折使阿拉伯向东的扩张中止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永徽七年,对大食已经忍无可忍,而且又渴望能够建立远超太宗皇帝功勋的李承乾发动了西征,以苏定方为主帅,率军数十万人,大举西进,这是一场迟早要打的战役,大唐要扩大在中亚的霸权,就必须击败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大唐。
虽然这次西进,大唐帝国没有获得最后的胜利,但大唐帝国的军队在战斗中表现出的英勇,是值得后世的汉人学习和敬畏的。
战争起初的时候,所向披靡的唐军可谓一路势如破竹的长驱七百里,翻越葱岭,杀到了恒罗撕,与大食人形成了对峙。
此时,阿拉伯人的主帅伊布拉西•默罕默德开始调动其精锐骑兵四十万人,以及其他中亚附属国军队总计近败万,赶往恒罗撕,试图与大唐帝国的军队决战。虽然在兵力上唐军只有敌人的三分之一,但是当时唐军根本就是无所畏惧。
因为在那之前,唐军几乎是不可战胜的。因此也从来没有过对战斗的畏惧,更不会把任何对手放在眼里,哪怕是三倍于自己的敌人。
由于在战斗中,军官是允许士兵掠夺的。因此,唐军对战争的渴望是超过汉朝军队的。在武器上,拥有强弩硬弓和玄甲重骑的唐军绝对是当时世界第一。而在士兵素质上,也不可能有那个国家的军队能比的上无敌盛唐的强大骑兵。
当战斗开始时,唐军利用强弩的远程攻击和超强铁甲重骑的冲击,一度完全压制住了阿拉伯军队。然而,这次唐军显然低估了他们的对手,阿拉伯人实在太多了,双方在哈撒克草原撕杀了五个昼夜,依然不分胜负,唐军阵斩敌军数万人。虽然形式已经渐渐的对唐军不利,但唐军在苏定方的指挥下依然没有退却的迹象。
就在一个残阳似血的黄昏,当唐军玄甲铁骑又开始发动新的一轮冲击的时候,战争的形式改变了一一葛逻禄人叛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