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目标德里(1 / 2)
马齐老了,原本马齐的年龄就不小了,这些年随着清廷起起落落,马齐跟随清廷从中原到西安,再从西安至兰州,接着又到了西域,而现在再从西域来到印度这个地方。
作为大清的忠臣和重臣,马齐可以说是整个清廷硕果仅存的老臣了,早在康熙时期他就是上书房大臣,而之后又经历了建兴、雍正两朝,如今坐在皇帝宝座上的已是康德。
为了大清,马齐可以说是付出了一切,为了大清基业呕心沥血一点都不为过。直到现在,马齐依旧是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此外他的爵位也从二等伯晋升为一等候,可以说位极人臣。
风霜在马齐的脸上留下了沟壑,头发更早已花白,就连整个人动作也有些颤颤巍巍。
“皇上!武礼父子擅动刀兵,现场死伤无数,此事如不平息恐怕生事端,尤其是如今我大清立足未稳之时,皇上当以万民为重,争取民心,以固基业啊!”
坐在墩子上,马齐一脸忧虑地说道,巴德夏希清真寺事件传来后,马齐得知大惊,不顾自己的身子骨执行入宫求见康德。
新的盛京皇宫是之前莫卧儿帝国的旧宫所在,虽然如今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已不在此,但这座宫殿却保存完好,所以拿下盛京后康德直接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皇宫。
坐在上位,康德倾听着马齐的话,边听还边微微点头,似乎对马齐的观点表示认可。
“马相,依你看,此事如何处置?”等马齐唠唠叨叨说完,康德和颜悦色问道。
马齐抬眼道:“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治天下当以仁政,武礼父子滥杀无辜,挑起祸乱,动摇我大清根基……。”
“不至于,不至于。”康德插话笑道:“武礼父子还是做事用心之人,再说此事也不能全怪在他们头上,朕听说是先动手的可是那些大头巾,后来死伤者多也是他们自己践踏所至。”
“皇上!”马齐猛然抬头,以同年龄不相符的锐利目光向康德望去,同时低沉的声音响起:“皇上别忘了此地不是中土而是天竺,天竺子民信教者众多,如此事不能压制下去的话,一旦各地闹起来恐怕惹来大祸!武礼父子有功,这点奴才不否认,但功是功,过就是过!皇上!为我大清基业着想,还请皇上三思啊!”
康德没有说话,默默坐着思索着,过了好一会儿叹了口气:“马相的意思朕明白了,此事容朕想想如何?”
马齐心中叹了一声,他知道要处置武礼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武礼的身份不一般,再加上从西域一路而来,武礼立下了不少功劳,今天他来找康德主要是想让康德尽快出手安抚此事,避免各地发生暴乱。
马齐很清楚这些教众的狂热,一旦这事闹大了那么刚刚站稳的地盘弄不好就会乱起来,眼下大清正准备南下用兵,后方绝对不能乱,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不过康德既然这么说了,马齐也不好多说什么,作为老臣康德尊重他是一回事,可是倚老卖老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而且马齐这个人不善言辞,没有急智,如果今天是张廷玉在的话,或许话语中会更委婉些,也能拿出一个更好的提议和方案来。
想到张廷玉,马齐的心里就是无比惆怅,这位大清的栋梁和重臣实在是可惜了,如果不是当年的那些事张廷玉怎么会以身来证清白呢?如果张廷玉现在还活着的话,以他的能力和手段远超马齐。
同马齐说了会儿话,见马齐有些精力不济康德让身边的太监搀扶马齐出宫离去,等马齐走后,在殿后转出了一个人,径直走到马齐刚坐过的墩子坐下。
“皇上,此事您如何处置?”淳亲王笑问。
康德笑了笑,摇摇头道:“马齐老了……。”
“是呀,马齐老了……。”淳亲王顺着康德的口吻叹了口气。
其实马齐所说的并非没有错,当年在中原的时候大清就是这么做的,对内实施仁政,安抚民心,拉拢地方。毕竟满人在中原是少数民族,以少数统治多数,仅仅靠武力是不行的,打天下的法子不能用来治天下,这个道理马齐明白,康德和淳亲王也明白。
不过话又说回来,大清在中原这么做了其结果又是如何呢?到头来还不是如同丧家之犬一般被赶了出去,最终沦落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在印度,从一开始康德就仔细考虑过了,当年君临中原的那一套在印度实施并没有太大意义,一来是满清的人口基础所限制,二来也是因为印度这个地方的人和汉人的不同。
从人口而言,印度的人口不比中原少,可从这些人的个性和习惯来说,他们远不如汉人,其骨子里的奴性几乎是以生俱来的。
这点康德比马齐看得更为清楚,这也是他在印度直接用八旗的方式来统治的原因。
既然定下了统治基础,那么对于违背统治或者说和八旗方式妨碍的一切就阻扰的问题了,尤其是那些信绿教的大头巾,在西域的时候康德等人就明白这些人是什么货色了,一旦任其不管的话,对于大清在印度的统治不是一件好事。
武礼父子的手段虽然激烈了些,也稍过了些,可从出发点是好的,这结果也是康德乐于看见的,但在马齐看来却是十恶不赦的行为,两者的观点从一开始就不在一条线上,如何能取得一致呢?
“撤去阿舒尔的职务,令其发往十哥那边军前效力。至于武礼,教子不严,罚俸一年!” ↑返回顶部↑
作为大清的忠臣和重臣,马齐可以说是整个清廷硕果仅存的老臣了,早在康熙时期他就是上书房大臣,而之后又经历了建兴、雍正两朝,如今坐在皇帝宝座上的已是康德。
为了大清,马齐可以说是付出了一切,为了大清基业呕心沥血一点都不为过。直到现在,马齐依旧是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此外他的爵位也从二等伯晋升为一等候,可以说位极人臣。
风霜在马齐的脸上留下了沟壑,头发更早已花白,就连整个人动作也有些颤颤巍巍。
“皇上!武礼父子擅动刀兵,现场死伤无数,此事如不平息恐怕生事端,尤其是如今我大清立足未稳之时,皇上当以万民为重,争取民心,以固基业啊!”
坐在墩子上,马齐一脸忧虑地说道,巴德夏希清真寺事件传来后,马齐得知大惊,不顾自己的身子骨执行入宫求见康德。
新的盛京皇宫是之前莫卧儿帝国的旧宫所在,虽然如今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已不在此,但这座宫殿却保存完好,所以拿下盛京后康德直接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皇宫。
坐在上位,康德倾听着马齐的话,边听还边微微点头,似乎对马齐的观点表示认可。
“马相,依你看,此事如何处置?”等马齐唠唠叨叨说完,康德和颜悦色问道。
马齐抬眼道:“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治天下当以仁政,武礼父子滥杀无辜,挑起祸乱,动摇我大清根基……。”
“不至于,不至于。”康德插话笑道:“武礼父子还是做事用心之人,再说此事也不能全怪在他们头上,朕听说是先动手的可是那些大头巾,后来死伤者多也是他们自己践踏所至。”
“皇上!”马齐猛然抬头,以同年龄不相符的锐利目光向康德望去,同时低沉的声音响起:“皇上别忘了此地不是中土而是天竺,天竺子民信教者众多,如此事不能压制下去的话,一旦各地闹起来恐怕惹来大祸!武礼父子有功,这点奴才不否认,但功是功,过就是过!皇上!为我大清基业着想,还请皇上三思啊!”
康德没有说话,默默坐着思索着,过了好一会儿叹了口气:“马相的意思朕明白了,此事容朕想想如何?”
马齐心中叹了一声,他知道要处置武礼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武礼的身份不一般,再加上从西域一路而来,武礼立下了不少功劳,今天他来找康德主要是想让康德尽快出手安抚此事,避免各地发生暴乱。
马齐很清楚这些教众的狂热,一旦这事闹大了那么刚刚站稳的地盘弄不好就会乱起来,眼下大清正准备南下用兵,后方绝对不能乱,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不过康德既然这么说了,马齐也不好多说什么,作为老臣康德尊重他是一回事,可是倚老卖老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而且马齐这个人不善言辞,没有急智,如果今天是张廷玉在的话,或许话语中会更委婉些,也能拿出一个更好的提议和方案来。
想到张廷玉,马齐的心里就是无比惆怅,这位大清的栋梁和重臣实在是可惜了,如果不是当年的那些事张廷玉怎么会以身来证清白呢?如果张廷玉现在还活着的话,以他的能力和手段远超马齐。
同马齐说了会儿话,见马齐有些精力不济康德让身边的太监搀扶马齐出宫离去,等马齐走后,在殿后转出了一个人,径直走到马齐刚坐过的墩子坐下。
“皇上,此事您如何处置?”淳亲王笑问。
康德笑了笑,摇摇头道:“马齐老了……。”
“是呀,马齐老了……。”淳亲王顺着康德的口吻叹了口气。
其实马齐所说的并非没有错,当年在中原的时候大清就是这么做的,对内实施仁政,安抚民心,拉拢地方。毕竟满人在中原是少数民族,以少数统治多数,仅仅靠武力是不行的,打天下的法子不能用来治天下,这个道理马齐明白,康德和淳亲王也明白。
不过话又说回来,大清在中原这么做了其结果又是如何呢?到头来还不是如同丧家之犬一般被赶了出去,最终沦落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在印度,从一开始康德就仔细考虑过了,当年君临中原的那一套在印度实施并没有太大意义,一来是满清的人口基础所限制,二来也是因为印度这个地方的人和汉人的不同。
从人口而言,印度的人口不比中原少,可从这些人的个性和习惯来说,他们远不如汉人,其骨子里的奴性几乎是以生俱来的。
这点康德比马齐看得更为清楚,这也是他在印度直接用八旗的方式来统治的原因。
既然定下了统治基础,那么对于违背统治或者说和八旗方式妨碍的一切就阻扰的问题了,尤其是那些信绿教的大头巾,在西域的时候康德等人就明白这些人是什么货色了,一旦任其不管的话,对于大清在印度的统治不是一件好事。
武礼父子的手段虽然激烈了些,也稍过了些,可从出发点是好的,这结果也是康德乐于看见的,但在马齐看来却是十恶不赦的行为,两者的观点从一开始就不在一条线上,如何能取得一致呢?
“撤去阿舒尔的职务,令其发往十哥那边军前效力。至于武礼,教子不严,罚俸一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