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珍爱一切生命(2 / 3)
圣弗朗西斯有一个观念,视所有生物皆为他的兄弟姐妹,他不仅让他的观念突破诗歌的局限,运用到真实的现实中,并且,他甚至向鸟儿布道,他对所有生物说话,仿佛它们都有智力;而且,他乐于承认在动物的各种特性中有神的完美的某种痕迹存在。“如果你的心是公正的,”另一位古代哲人说,“那么每个生物都是生命的一面镜子,都是一本神圣的教义。”
一种独特的感情在福斯湾的巴斯多克滋生。塘鹅使该地成为杀鸟者喜爱光顾的地方。游艇和汽船在岩石周围游弋,连续几个小时不停地用枪炮猛烈齐射。鸟儿,不管是幼鸟还是成鸟,纷纷从空中跌下,受伤或者死去都听天由命。受伤的鸟儿或者断了腿或者伤了翼,只好颠簸在永不平静的大海中,拖着残废的身子流浪,在难以描述的痛苦中死去。但是,野蛮的人们却把这称为“娱乐活动”。
鸟类比某些人更富有人情味。遭遇困难时,它们彼此互相帮助。当班夫郡的爱德华射伤一只燕鸥时,他吃惊地发现另两只未受伤的燕鸥托起它们的兄弟,把它推到它们的翅膀上,带着它向大海飞去。爱德华也许射下了许多燕鸥,但“他欣然容许燕鸥采取仁慈的行动,展示了一个人类自己也无须耻于模仿的爱的典范”。
“哄赶狩猎”主要是从德国引入我们这个国家的。整群的鹧鸪、野鸡、野兔等等被饲养人从几英里外赶到一些隐蔽场所,然后被成百成百地射杀,这竟然被叫作“娱乐活动”。约克郡的大主教说道:“我冒昧地希望,英格兰绅士们曾一度满意地向国外公布的,他们和他们的朋友在几天之内就杀死了2000头被赶进树林等死的猎物,这种现象将成为一段奇特的历史,而这一天也为时不远。此外,陷入陷阱中的鸟儿,丝毫没有逃脱机会,一再被射伤,它们不停地拍翅欲飞,身陷囹圄,成为强壮男人们取乐的一种方式,而妇女们在以此娱乐消磨假期时,显得毫无爱心和怜悯。这从中反射出一个阴影,一项关于人性卑劣的令人痛苦的研究。”
难道这就是英格兰沉沦的骑士精神?难道对这种惨无人道的残暴行为的渴望就是人性的最高意义?查尔斯·纳皮尔爵士[1782—1853,英国将军,曾参加半岛战争和1812年美英战争,后任信德总督(1843—1847),在第二次锡克战争(1848—1849)中任英军总司令]放弃了这种娱乐,恻隐心使他不忍伤害这些不会说话的动物;但是,他却打赢了米安尼会战。因此说勇敢在某种意义上并不是残忍的代名词。他无法忍受那些从无辜动物的呜咽和垂死尖叫中得到的享受和娱乐。奥特莱姆将军——印度勇敢无畏的骑士——携妻子在埃及寻求健康时,他的一个朋友了解到他们无肉下饭,就打下一只鸟送给他们。奥特莱姆尽管爱好运动,但却难过地说:“我已发誓永不射杀鸟儿。”鸟肉烹饪后,奥特莱姆拒绝食用,朋友只好把肉给了一位年老的农妇,“我们尽了我们的所能宴请了将军,但在某些方面,我们知道已犯下错误。”
在古代小画像中,锡耶纳的阿尔伯图斯被打扮成怀抱一只野兔的形象,因为他常在野兔被猎人追捕时保护它们。他成为超越这一景象之上的道德典范,如同悲伤的雅克为呜咽的驯鹿叹息和发表评论一样。圣克里索斯托(注:希腊教父(34?— 407):君士坦丁堡牧首说过:“一个人在养狗捕捉野兽时,实际上,他自己已堕入野蛮;另一个人在养牛和驴驮运货物时,却不顾被饥饿折磨的人;他们挥金如土,制造出大量用大理石雕刻的人,却从不顾活生生的生命,在这样邪恶的国度里,铁石心肠成为通行原则。”
法国某地一位小说家这样评价英国人:“让我们出去杀掉些什么吧!”这是他对英国绅士所作所为的看法。但他却忘了自己的同胞。我们还养着我们的鸟儿,尽管它们在多年的严冬中因饥寒而死,并且还有更多是因射杀和大规模赶杀而亡。但鸟儿依然是这片土地的荣耀——荣耀归于主!在法国,沉默的田野没有来自天空的音乐,云雀被网捕吃掉,有着艳丽羽毛的鸟儿已被射杀,它们的羽翼插在女士华丽的无檐帽上。在全国各地,麻雀、雀科鸣鸟、知更鸟和夜莺都已消声匿迹,全被杀光吃掉。(就鸟儿而言,法国是片黑暗寂静的土地。眼睛徒劳地四处搜寻,耳朵徒劳地谛听,自然母亲就坐在那儿哀悼她那逝去的儿女。所能指责的就是共和制度和农民所有权。它们断然宣称与自然决裂,这么一来,自然只能与她的老友,即封建主义和贵族政治紧密团结了。如果有报道说法国某地有数量可观的鸟儿,漂亮的羽毛和令人心动的歌声从大都市几英里之外都能看到和听到,那人们就会穿着奇装异服,带着猎枪和大袋子,牵着难以名状的凶狗倾巢出动,准备整天整天地窥探,以图在射程内轻松地找到一个射杀受害者的机会。——《泰晤士报》)
但现在,惩罚降临了。树木被啃光了,葡萄树被木虱毁坏了,灌木的叶子被毛虫吞食殆尽,悬挂在木枝上的毛虫到处可见,蛴螬和木虱的天敌——鸟儿已被杀光,因此虫害灾祸已蔓延到全法国。庄稼被连根吃光,一些地区的葡萄树彻底不结果。就这样,人类的丧尽天良犹如诅咒一样,回报给作恶者自身。华特顿曾算过,一对麻雀一天所消灭的蛴螬能在一个星期吃掉半英亩幼玉米。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公共教育部长的鼓励和帮助下,法国在保护鸟类和动物方面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少年们——因为通常是年幼的孩子们模仿残暴行为——被教导对不会说话的动物以及所有依靠人类照顾的生物要仁慈、人道。这是法国骑士精神赋予的新规则,无疑,它将被证实是有巨大效果的,目前已有多个照料和保护动物的青少年社团。在美国也有类似的运动,2000名男孩子已加入费城动物保护协会的青少年部,善待不能说话的动物正被谆谆教导,尊敬和同情的双层义务已被强烈地要求履行。
在给孩子们填塞无用的知识上,我们浪费了多少时间啊!在教导孩子们有益的人道思想上,我们花费的时间却又是何其之少!他们的学识来自课本,但这一点并不能保证他们拥有仁爱心和善良。亲切、仁慈和文雅的举止难于灌输入他们的大脑,即使受到了教育,但心灵仍一片荒芜。确实,要寻找到那些能够激发内心天性情感的教师恐怕很难。体罚随处可见、经常使用,它直接、可感知、摸得到。因此,人们通常所感受的是它带来的明显的直接效果,而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微妙的最终效果或者天性,却因为难解和遥不可及,而通常被人们忽视或低估。
科隆的尤弗迪乌斯在经过一间教室时,听到里面传出喧闹的哭声,他推门进去,举起拐杖,像狮子一样向老师和他的助手冲去,把孩子从他们的手中救了出来,“你们在于什么,暴君?”他喊道,“让你们到这儿来是教书,不是扼杀学生!”
某些父母和老师对孩子们的虐待暴行难以用言语形容。孩子们被认定为和他们的父母、老师有着同样的智力特性、同样的性情、同样的学习能力,但不能和别人学得一样快的孩子就要遭到毒打,或者以某种方式受到侮辱。成年人忘了孩子们由此所遭受的极度不幸。小孩的眼界是如此有限,以至于他看不到医治苦恼的良方;而悲伤将从此占据他那整个小小的生命天空。
“父亲们,别激怒你们的孩子,以免他们失去自信。”如果一个孩子总是生活在痛苦中,那么,其带来的结果就是害羞和内心的厌恶。即便小孩子也能感到被冤枉,一种痛苦的滋味会注入他幼小的心灵。我们实在无法想象,毫无怜悯心的父亲失去了大有前途的儿子后,终生沉浸在为人父母的严厉自责中会是什么样子。他对一个朋友说:“我的儿子过去认为我残忍,是的,他有太多理由那样认为;但他却不知道在内心深处我是多么爱他,可现在一切都太迟了!”
当听到父母责打孩子时,我们常常这样想,他们真应该把这种惩罚加到自己身上。他们已成为用自己的道德本性塑造后代的工具。孩子并不会自己形成脾气,作为一个孩子,他也不会控制自己脾气的发展方向。如果父母赋予孩子易怒的脾气,那么,他们就有义务训练自制、克制和耐心,因此,日常生活的影响就在岁月的流逝中纠正和修复孩子出生后的种种缺点。
但“孩子的意志必然会崩溃的”!再没有什么观点比这更荒谬的了。意志奠定了性格的基础,缺乏意志的力量,就没有决断的能力。必须强调的是,不要破坏孩子的意愿,要教育他往正确的方向行走,而且也不能通过简单的暴力或恐吓手段去破坏孩子的意愿。这方面,不胜枚举的例子可以用来印证这一说法。
如果家长或老师主要依靠皮肉之苦来控制孩子的意志,那么,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把义务、顺从同恐惧、害怕联系在一起;并且如果你以这种方式把控制别人的意志与疼痛联系起来,你就已经尽你所能打下了一个坏性格的基础——一个坏儿子、一个坏丈夫、一个坏父亲、一个坏邻居和一个坏公民。(注:里希特尔说:“任何的第一次对孩子来说都将永远存续;第一种颜色,第一首曲子,第一朵花,都会描绘他生活的前景……第一个内心或外部热爱的目标、不公正等,都会在他日后成长的岁月里投下永远无法估量的阴影。”)父母们把自己的缺点敲打进孩子身上,他们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这千真万确。毫无疑问,靠痛苦来控制别人的意志,将不同程度地导致全方位的恼怒、不公行为、残忍暴行、压抑和专横。
不久前,一名慈善学校的男生自缢身亡后,另一名“慈善学校的老生”并没有屈服于学校的压力,挺身而出,描述了这个捐资丰厚的慈善学校实施的惩罚。他说:“惩罚仅仅是他们严酷的简单暴行,而且实施常常缺乏公正。”[注:安德鲁·A。W.德鲁牧师大人在就这个问题写给《泰晤士报》的一封信中发出了呼吁,他说道:“幸运的是,我自己从未受过鞭笞,但有生之年,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目睹的另一个男孩儿遭受鞭笞的那一幕。那是一个叫布朗特的瘦小虚弱的小兄弟,睡在我旁边的床铺上。一个大男孩儿强迫布朗特从班长的糖盒里拿几块糖来。大男孩儿自己把糖全吃了,小男孩儿一口也没得到。这件事被班长知道后,报告了斯图尔特老师,老师像惩罚小偷似的鞭打了布朗特而没有惩罚大男孩儿。那天夜里,可怜的小布朗特无法入睡,最后求我帮助他,于是我把他的衬衫脱掉,发现脊背,从肩膀到腰有一大块撕裂的肉,血粘住了衬衫,这使得脱衬衫时他的表情非常痛苦。然后,我用食指和拇指从他的脊背上至少拔出了一打桦条碎片,这些碎片已深深嵌入肉中。这个男孩儿的脊背看起来不像人的脊背,更像一块生肉。……先生,跟这相比,老贝利(英国伦敦中央刑事法院的俗称)现代行刑手的鞭刑略为轻微些,正如报纸所告诉我们的,犯人的后背只是微微发红,但没有血流溅。”让贵刊的读者们来谈一谈他们对基督慈善组织实施的鞭笞体罚的看法吧。]还有另外一点需要指出,老师对学生施暴给学生植入了一粒对别人来说也是暴虐的种子。捶打将教会学生残暴地对待他们的权力指向对象。正如他们的疼痛感被忽视一样,他们也会对别人的痛苦置若罔闻。他们开始把痛苦加诸曾和他们同龄的低年级同学身上,把痛苦加诸口不能言但知觉敏感的动物身上,从中找到乐趣。
施于动物身上的暴虐无以计数,我们认为,这源于人们在家中或学校里受到的体罚。你可以在许多场合看到这一点:一大群男孩子在村镇的公开场所上围攻一头可怜的驴子,或溺死一只猫,或把一个平底锅拴在一条狗的尾巴上,或旋转小金虫,或其他各式各样的孩子气的消遣。家长们和老师们应当小心地教育孩子们,对所有有生命的东西应予以温和的恭敬,并弃绝施加所有不必要的痛苦。正如孩子们必须弃绝他人所有加诸自己身上的痛苦一样,自己对于其他弱小生命也应如此。要懂得善待生命与善待自己的道理其实是一脉相通的。
我们已经提到过驴子。这种动物绝非不温和,它以顽强的稳健背负重物。在瑞土,你会看到驴子驮运沉重的木材,沿着悬崖边上埋头行路,按时驮着物品回家。驴子是穷人的日常帮手。人们常说顽固的驴子,但这源于它们所受的虐待。我们所了解的驴子,其实情深义重——最心甘情愿、锲而不舍的劳动者。
“不会说话的动物”这一表达可能是荒谬的,因为动物们尽管不能说话,但似乎有互相交流的方法,它们或低声咕哝,或大声喊叫,它们用任意信号互相交流,甚至听得懂人类的语言,当听到叫唤时,它们就会跑过来,狗、马、大象,还有其他动物,都服从人类的呼声。
在所有的动物中,狗最值得信赖。狗有爱心、顺从、守纪律、有良心,甚至还有理性。
布莱汉姆勋爵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一场大火中丢失了他的柯利牧羊犬的故事。这只狗到处寻找他,最后终于嗅到了主人足迹的气味。它循着气味沿着一条路奔跑,一直来到一个三岔路口,它嗅了第一条路,又嗅了第二条路,然后,对第三条路闻都没闻就疾奔过去。这只狗的逻辑推理似乎是这样的:我的主人没有走这儿,第一条路;他没有走这儿,第二条路;因此,他必然是走了这儿,第三条路。证明完毕。
再来看看良心。一只狗在某个黑夜里窜出狗窝,向一位老妇人咬去,老妇人尖叫起来,这只狗立即松了口,原来正是这位老妇喂养了它!这狗该多么悲痛啊!如果它会说话,它就会说:“我咬了我最亲密的朋友——她喂养我,处处给我爱心,我是个多么残忍的畜生啊!”这狗对自己的忘恩负义痛心疾首,它一直在窝里待了3天,甚至不出来吃食。最后,老妇人原谅了它,与它修好。狗儿表达出的热爱和感激竟然令老妇人不知所措。
是的,狗的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每个人都知道忠诚的义犬波比的故事。波比在爱丁堡格雷弗莱斯教堂墓地参加了主人的葬礼,死者的坟墓前未竖立石碑作为标记,但波比在这个地方已经守护了4年,它永远不会忘记埋葬主人的地点。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无阻,波比守护在那儿。尽管它总是被鞭打或被驱出墓地,但它总是回到那里。它爱主人胜过自己,即使变得皮包骨头——一只被绝食击垮的狗。
最后,这事被税务官知道了,他想对这只狗征税,但没有人声称是狗的主人,它的主人已长眠地下。有人给它食物,也有人想收养它,但它不愿离开墓地,它那无私的爱,一直伴随它漫长4年的守护与等待,直至最后也进入死亡。于是,人们在格雷弗莱斯教堂公墓门外的街道上竖立了一块纪念碑,永久纪念忠诚而有献身精神的波比。对人类来说,这简直给我们上了一堂感恩与爱心的宝贵一课!
霍尔上校讲过瓦特·斯哥特爵士童年时代的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对爵士此后的生活影响巨大。有一天,一只狗向他奔来,他捡起一块石头砸断了狗的腿。可怜的狗用尽剩下的力量爬到跟前舔着他的脚。爵士是个宅心仁厚的人,他说,这件小事是他一生中最苦涩的悔恨。他永远无法忘记这件事。从那以后,他经常带着他的宠物出入各个场合,并设立了一项善待每一个生物的基金。在写小说时,他总要带着爱犬——梅达·尼姆罗德和布莱恩。梅达是他的最爱,在他活着时,梅达死了,他就在门前为梅达竖起了一座带梅达雕像的纪念碑。在他的小说《伍德斯托克》中,他以贝维斯这条狗为老梅达精心绘制了深情的肖像以示纪念。
狗的忠贞和依恋令人惊叹。我们不是有威尔士著名的义犬贝基拉特吗?不是有在阿尔卑斯山的雪堆里拯救了许多生命的义犬圣伯纳兹吗?不是有约翰·布朗博士精彩描述的闻名遐迩的拉布和尼伯吗?不是有当被致命的仇人马奎尔袭击时,努力保护它的主人奥布里·德·蒙特迪戴尔,并最终使人们发现凶手的义犬蒙塔吉斯吗?不是有被凡·戴克绘画纪念的以其聪明和勇敢使主人免遭暗杀的雷蒙德大公的义犬吗?
瓦特·斯哥特爵士在他的杂志上讲述了一只狗把主人从被即将活活烧死的危险境地中拯救出来的故事。他说:“R。克尔勋爵告诉我们,他收到了福布斯勋爵(爱尔兰格拉纳德公爵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说他在福布斯堡卧房中睡觉时,被一阵窒息感惊醒,窒息使他丧失了挪动手脚的力量,但还有意识——房子着火了。他的房间到处是火焰,就在此时,他的大狗迅速跳上床,叼着他的衬衫,把他拖进了楼梯间,那儿的新鲜空气使他恢复了抵抗力,这才得以逃脱。”这与大多数情况下犬类对人的保护不尽相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动物常常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技巧跳入水中,而大火对它的伤害无异于对人的伤害。
最后,还有庞贝古城和赫基雷尼亚城发生的狗的故事。前者的铸形化石是从发现它的灰洞里取出的,它死于窒息和痛苦,但就像哨兵一样,从未离开哨所半步。赫基雷尼亚城的狗戴尔特在身后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勇敢记录。在发掘出的被埋城市中,它的骨架被发现伸展在一个12岁男孩儿的骨架上,极可能是要恪尽职责来保护孩子不被窒息或烧着。男孩儿和忠诚的戴尔特一起死去了,但狗的项圈依然在诉说着它那高贵的勇敢,它讲述着戴尔特3次救主的故事——从海里,从强盗手里,从狼群中。
由此可以看到,人的道德和智力倾向在动物的记忆中有着相当程度的印记,它们有能力去爱,忠诚,感恩,有责任感,有良心,讲情谊,还有最高贵的自我牺牲精神。哈特利在《观察人类》一书中写道,在狗看来,我们似乎就是它的上帝,它的统治者,有权以主的名义获得它们的效忠;他还说,我们同样终生有义务去做它们的保护人和恩人。 ↑返回顶部↑
一种独特的感情在福斯湾的巴斯多克滋生。塘鹅使该地成为杀鸟者喜爱光顾的地方。游艇和汽船在岩石周围游弋,连续几个小时不停地用枪炮猛烈齐射。鸟儿,不管是幼鸟还是成鸟,纷纷从空中跌下,受伤或者死去都听天由命。受伤的鸟儿或者断了腿或者伤了翼,只好颠簸在永不平静的大海中,拖着残废的身子流浪,在难以描述的痛苦中死去。但是,野蛮的人们却把这称为“娱乐活动”。
鸟类比某些人更富有人情味。遭遇困难时,它们彼此互相帮助。当班夫郡的爱德华射伤一只燕鸥时,他吃惊地发现另两只未受伤的燕鸥托起它们的兄弟,把它推到它们的翅膀上,带着它向大海飞去。爱德华也许射下了许多燕鸥,但“他欣然容许燕鸥采取仁慈的行动,展示了一个人类自己也无须耻于模仿的爱的典范”。
“哄赶狩猎”主要是从德国引入我们这个国家的。整群的鹧鸪、野鸡、野兔等等被饲养人从几英里外赶到一些隐蔽场所,然后被成百成百地射杀,这竟然被叫作“娱乐活动”。约克郡的大主教说道:“我冒昧地希望,英格兰绅士们曾一度满意地向国外公布的,他们和他们的朋友在几天之内就杀死了2000头被赶进树林等死的猎物,这种现象将成为一段奇特的历史,而这一天也为时不远。此外,陷入陷阱中的鸟儿,丝毫没有逃脱机会,一再被射伤,它们不停地拍翅欲飞,身陷囹圄,成为强壮男人们取乐的一种方式,而妇女们在以此娱乐消磨假期时,显得毫无爱心和怜悯。这从中反射出一个阴影,一项关于人性卑劣的令人痛苦的研究。”
难道这就是英格兰沉沦的骑士精神?难道对这种惨无人道的残暴行为的渴望就是人性的最高意义?查尔斯·纳皮尔爵士[1782—1853,英国将军,曾参加半岛战争和1812年美英战争,后任信德总督(1843—1847),在第二次锡克战争(1848—1849)中任英军总司令]放弃了这种娱乐,恻隐心使他不忍伤害这些不会说话的动物;但是,他却打赢了米安尼会战。因此说勇敢在某种意义上并不是残忍的代名词。他无法忍受那些从无辜动物的呜咽和垂死尖叫中得到的享受和娱乐。奥特莱姆将军——印度勇敢无畏的骑士——携妻子在埃及寻求健康时,他的一个朋友了解到他们无肉下饭,就打下一只鸟送给他们。奥特莱姆尽管爱好运动,但却难过地说:“我已发誓永不射杀鸟儿。”鸟肉烹饪后,奥特莱姆拒绝食用,朋友只好把肉给了一位年老的农妇,“我们尽了我们的所能宴请了将军,但在某些方面,我们知道已犯下错误。”
在古代小画像中,锡耶纳的阿尔伯图斯被打扮成怀抱一只野兔的形象,因为他常在野兔被猎人追捕时保护它们。他成为超越这一景象之上的道德典范,如同悲伤的雅克为呜咽的驯鹿叹息和发表评论一样。圣克里索斯托(注:希腊教父(34?— 407):君士坦丁堡牧首说过:“一个人在养狗捕捉野兽时,实际上,他自己已堕入野蛮;另一个人在养牛和驴驮运货物时,却不顾被饥饿折磨的人;他们挥金如土,制造出大量用大理石雕刻的人,却从不顾活生生的生命,在这样邪恶的国度里,铁石心肠成为通行原则。”
法国某地一位小说家这样评价英国人:“让我们出去杀掉些什么吧!”这是他对英国绅士所作所为的看法。但他却忘了自己的同胞。我们还养着我们的鸟儿,尽管它们在多年的严冬中因饥寒而死,并且还有更多是因射杀和大规模赶杀而亡。但鸟儿依然是这片土地的荣耀——荣耀归于主!在法国,沉默的田野没有来自天空的音乐,云雀被网捕吃掉,有着艳丽羽毛的鸟儿已被射杀,它们的羽翼插在女士华丽的无檐帽上。在全国各地,麻雀、雀科鸣鸟、知更鸟和夜莺都已消声匿迹,全被杀光吃掉。(就鸟儿而言,法国是片黑暗寂静的土地。眼睛徒劳地四处搜寻,耳朵徒劳地谛听,自然母亲就坐在那儿哀悼她那逝去的儿女。所能指责的就是共和制度和农民所有权。它们断然宣称与自然决裂,这么一来,自然只能与她的老友,即封建主义和贵族政治紧密团结了。如果有报道说法国某地有数量可观的鸟儿,漂亮的羽毛和令人心动的歌声从大都市几英里之外都能看到和听到,那人们就会穿着奇装异服,带着猎枪和大袋子,牵着难以名状的凶狗倾巢出动,准备整天整天地窥探,以图在射程内轻松地找到一个射杀受害者的机会。——《泰晤士报》)
但现在,惩罚降临了。树木被啃光了,葡萄树被木虱毁坏了,灌木的叶子被毛虫吞食殆尽,悬挂在木枝上的毛虫到处可见,蛴螬和木虱的天敌——鸟儿已被杀光,因此虫害灾祸已蔓延到全法国。庄稼被连根吃光,一些地区的葡萄树彻底不结果。就这样,人类的丧尽天良犹如诅咒一样,回报给作恶者自身。华特顿曾算过,一对麻雀一天所消灭的蛴螬能在一个星期吃掉半英亩幼玉米。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公共教育部长的鼓励和帮助下,法国在保护鸟类和动物方面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少年们——因为通常是年幼的孩子们模仿残暴行为——被教导对不会说话的动物以及所有依靠人类照顾的生物要仁慈、人道。这是法国骑士精神赋予的新规则,无疑,它将被证实是有巨大效果的,目前已有多个照料和保护动物的青少年社团。在美国也有类似的运动,2000名男孩子已加入费城动物保护协会的青少年部,善待不能说话的动物正被谆谆教导,尊敬和同情的双层义务已被强烈地要求履行。
在给孩子们填塞无用的知识上,我们浪费了多少时间啊!在教导孩子们有益的人道思想上,我们花费的时间却又是何其之少!他们的学识来自课本,但这一点并不能保证他们拥有仁爱心和善良。亲切、仁慈和文雅的举止难于灌输入他们的大脑,即使受到了教育,但心灵仍一片荒芜。确实,要寻找到那些能够激发内心天性情感的教师恐怕很难。体罚随处可见、经常使用,它直接、可感知、摸得到。因此,人们通常所感受的是它带来的明显的直接效果,而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微妙的最终效果或者天性,却因为难解和遥不可及,而通常被人们忽视或低估。
科隆的尤弗迪乌斯在经过一间教室时,听到里面传出喧闹的哭声,他推门进去,举起拐杖,像狮子一样向老师和他的助手冲去,把孩子从他们的手中救了出来,“你们在于什么,暴君?”他喊道,“让你们到这儿来是教书,不是扼杀学生!”
某些父母和老师对孩子们的虐待暴行难以用言语形容。孩子们被认定为和他们的父母、老师有着同样的智力特性、同样的性情、同样的学习能力,但不能和别人学得一样快的孩子就要遭到毒打,或者以某种方式受到侮辱。成年人忘了孩子们由此所遭受的极度不幸。小孩的眼界是如此有限,以至于他看不到医治苦恼的良方;而悲伤将从此占据他那整个小小的生命天空。
“父亲们,别激怒你们的孩子,以免他们失去自信。”如果一个孩子总是生活在痛苦中,那么,其带来的结果就是害羞和内心的厌恶。即便小孩子也能感到被冤枉,一种痛苦的滋味会注入他幼小的心灵。我们实在无法想象,毫无怜悯心的父亲失去了大有前途的儿子后,终生沉浸在为人父母的严厉自责中会是什么样子。他对一个朋友说:“我的儿子过去认为我残忍,是的,他有太多理由那样认为;但他却不知道在内心深处我是多么爱他,可现在一切都太迟了!”
当听到父母责打孩子时,我们常常这样想,他们真应该把这种惩罚加到自己身上。他们已成为用自己的道德本性塑造后代的工具。孩子并不会自己形成脾气,作为一个孩子,他也不会控制自己脾气的发展方向。如果父母赋予孩子易怒的脾气,那么,他们就有义务训练自制、克制和耐心,因此,日常生活的影响就在岁月的流逝中纠正和修复孩子出生后的种种缺点。
但“孩子的意志必然会崩溃的”!再没有什么观点比这更荒谬的了。意志奠定了性格的基础,缺乏意志的力量,就没有决断的能力。必须强调的是,不要破坏孩子的意愿,要教育他往正确的方向行走,而且也不能通过简单的暴力或恐吓手段去破坏孩子的意愿。这方面,不胜枚举的例子可以用来印证这一说法。
如果家长或老师主要依靠皮肉之苦来控制孩子的意志,那么,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把义务、顺从同恐惧、害怕联系在一起;并且如果你以这种方式把控制别人的意志与疼痛联系起来,你就已经尽你所能打下了一个坏性格的基础——一个坏儿子、一个坏丈夫、一个坏父亲、一个坏邻居和一个坏公民。(注:里希特尔说:“任何的第一次对孩子来说都将永远存续;第一种颜色,第一首曲子,第一朵花,都会描绘他生活的前景……第一个内心或外部热爱的目标、不公正等,都会在他日后成长的岁月里投下永远无法估量的阴影。”)父母们把自己的缺点敲打进孩子身上,他们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这千真万确。毫无疑问,靠痛苦来控制别人的意志,将不同程度地导致全方位的恼怒、不公行为、残忍暴行、压抑和专横。
不久前,一名慈善学校的男生自缢身亡后,另一名“慈善学校的老生”并没有屈服于学校的压力,挺身而出,描述了这个捐资丰厚的慈善学校实施的惩罚。他说:“惩罚仅仅是他们严酷的简单暴行,而且实施常常缺乏公正。”[注:安德鲁·A。W.德鲁牧师大人在就这个问题写给《泰晤士报》的一封信中发出了呼吁,他说道:“幸运的是,我自己从未受过鞭笞,但有生之年,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目睹的另一个男孩儿遭受鞭笞的那一幕。那是一个叫布朗特的瘦小虚弱的小兄弟,睡在我旁边的床铺上。一个大男孩儿强迫布朗特从班长的糖盒里拿几块糖来。大男孩儿自己把糖全吃了,小男孩儿一口也没得到。这件事被班长知道后,报告了斯图尔特老师,老师像惩罚小偷似的鞭打了布朗特而没有惩罚大男孩儿。那天夜里,可怜的小布朗特无法入睡,最后求我帮助他,于是我把他的衬衫脱掉,发现脊背,从肩膀到腰有一大块撕裂的肉,血粘住了衬衫,这使得脱衬衫时他的表情非常痛苦。然后,我用食指和拇指从他的脊背上至少拔出了一打桦条碎片,这些碎片已深深嵌入肉中。这个男孩儿的脊背看起来不像人的脊背,更像一块生肉。……先生,跟这相比,老贝利(英国伦敦中央刑事法院的俗称)现代行刑手的鞭刑略为轻微些,正如报纸所告诉我们的,犯人的后背只是微微发红,但没有血流溅。”让贵刊的读者们来谈一谈他们对基督慈善组织实施的鞭笞体罚的看法吧。]还有另外一点需要指出,老师对学生施暴给学生植入了一粒对别人来说也是暴虐的种子。捶打将教会学生残暴地对待他们的权力指向对象。正如他们的疼痛感被忽视一样,他们也会对别人的痛苦置若罔闻。他们开始把痛苦加诸曾和他们同龄的低年级同学身上,把痛苦加诸口不能言但知觉敏感的动物身上,从中找到乐趣。
施于动物身上的暴虐无以计数,我们认为,这源于人们在家中或学校里受到的体罚。你可以在许多场合看到这一点:一大群男孩子在村镇的公开场所上围攻一头可怜的驴子,或溺死一只猫,或把一个平底锅拴在一条狗的尾巴上,或旋转小金虫,或其他各式各样的孩子气的消遣。家长们和老师们应当小心地教育孩子们,对所有有生命的东西应予以温和的恭敬,并弃绝施加所有不必要的痛苦。正如孩子们必须弃绝他人所有加诸自己身上的痛苦一样,自己对于其他弱小生命也应如此。要懂得善待生命与善待自己的道理其实是一脉相通的。
我们已经提到过驴子。这种动物绝非不温和,它以顽强的稳健背负重物。在瑞土,你会看到驴子驮运沉重的木材,沿着悬崖边上埋头行路,按时驮着物品回家。驴子是穷人的日常帮手。人们常说顽固的驴子,但这源于它们所受的虐待。我们所了解的驴子,其实情深义重——最心甘情愿、锲而不舍的劳动者。
“不会说话的动物”这一表达可能是荒谬的,因为动物们尽管不能说话,但似乎有互相交流的方法,它们或低声咕哝,或大声喊叫,它们用任意信号互相交流,甚至听得懂人类的语言,当听到叫唤时,它们就会跑过来,狗、马、大象,还有其他动物,都服从人类的呼声。
在所有的动物中,狗最值得信赖。狗有爱心、顺从、守纪律、有良心,甚至还有理性。
布莱汉姆勋爵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一场大火中丢失了他的柯利牧羊犬的故事。这只狗到处寻找他,最后终于嗅到了主人足迹的气味。它循着气味沿着一条路奔跑,一直来到一个三岔路口,它嗅了第一条路,又嗅了第二条路,然后,对第三条路闻都没闻就疾奔过去。这只狗的逻辑推理似乎是这样的:我的主人没有走这儿,第一条路;他没有走这儿,第二条路;因此,他必然是走了这儿,第三条路。证明完毕。
再来看看良心。一只狗在某个黑夜里窜出狗窝,向一位老妇人咬去,老妇人尖叫起来,这只狗立即松了口,原来正是这位老妇喂养了它!这狗该多么悲痛啊!如果它会说话,它就会说:“我咬了我最亲密的朋友——她喂养我,处处给我爱心,我是个多么残忍的畜生啊!”这狗对自己的忘恩负义痛心疾首,它一直在窝里待了3天,甚至不出来吃食。最后,老妇人原谅了它,与它修好。狗儿表达出的热爱和感激竟然令老妇人不知所措。
是的,狗的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每个人都知道忠诚的义犬波比的故事。波比在爱丁堡格雷弗莱斯教堂墓地参加了主人的葬礼,死者的坟墓前未竖立石碑作为标记,但波比在这个地方已经守护了4年,它永远不会忘记埋葬主人的地点。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无阻,波比守护在那儿。尽管它总是被鞭打或被驱出墓地,但它总是回到那里。它爱主人胜过自己,即使变得皮包骨头——一只被绝食击垮的狗。
最后,这事被税务官知道了,他想对这只狗征税,但没有人声称是狗的主人,它的主人已长眠地下。有人给它食物,也有人想收养它,但它不愿离开墓地,它那无私的爱,一直伴随它漫长4年的守护与等待,直至最后也进入死亡。于是,人们在格雷弗莱斯教堂公墓门外的街道上竖立了一块纪念碑,永久纪念忠诚而有献身精神的波比。对人类来说,这简直给我们上了一堂感恩与爱心的宝贵一课!
霍尔上校讲过瓦特·斯哥特爵士童年时代的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对爵士此后的生活影响巨大。有一天,一只狗向他奔来,他捡起一块石头砸断了狗的腿。可怜的狗用尽剩下的力量爬到跟前舔着他的脚。爵士是个宅心仁厚的人,他说,这件小事是他一生中最苦涩的悔恨。他永远无法忘记这件事。从那以后,他经常带着他的宠物出入各个场合,并设立了一项善待每一个生物的基金。在写小说时,他总要带着爱犬——梅达·尼姆罗德和布莱恩。梅达是他的最爱,在他活着时,梅达死了,他就在门前为梅达竖起了一座带梅达雕像的纪念碑。在他的小说《伍德斯托克》中,他以贝维斯这条狗为老梅达精心绘制了深情的肖像以示纪念。
狗的忠贞和依恋令人惊叹。我们不是有威尔士著名的义犬贝基拉特吗?不是有在阿尔卑斯山的雪堆里拯救了许多生命的义犬圣伯纳兹吗?不是有约翰·布朗博士精彩描述的闻名遐迩的拉布和尼伯吗?不是有当被致命的仇人马奎尔袭击时,努力保护它的主人奥布里·德·蒙特迪戴尔,并最终使人们发现凶手的义犬蒙塔吉斯吗?不是有被凡·戴克绘画纪念的以其聪明和勇敢使主人免遭暗杀的雷蒙德大公的义犬吗?
瓦特·斯哥特爵士在他的杂志上讲述了一只狗把主人从被即将活活烧死的危险境地中拯救出来的故事。他说:“R。克尔勋爵告诉我们,他收到了福布斯勋爵(爱尔兰格拉纳德公爵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说他在福布斯堡卧房中睡觉时,被一阵窒息感惊醒,窒息使他丧失了挪动手脚的力量,但还有意识——房子着火了。他的房间到处是火焰,就在此时,他的大狗迅速跳上床,叼着他的衬衫,把他拖进了楼梯间,那儿的新鲜空气使他恢复了抵抗力,这才得以逃脱。”这与大多数情况下犬类对人的保护不尽相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动物常常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技巧跳入水中,而大火对它的伤害无异于对人的伤害。
最后,还有庞贝古城和赫基雷尼亚城发生的狗的故事。前者的铸形化石是从发现它的灰洞里取出的,它死于窒息和痛苦,但就像哨兵一样,从未离开哨所半步。赫基雷尼亚城的狗戴尔特在身后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勇敢记录。在发掘出的被埋城市中,它的骨架被发现伸展在一个12岁男孩儿的骨架上,极可能是要恪尽职责来保护孩子不被窒息或烧着。男孩儿和忠诚的戴尔特一起死去了,但狗的项圈依然在诉说着它那高贵的勇敢,它讲述着戴尔特3次救主的故事——从海里,从强盗手里,从狼群中。
由此可以看到,人的道德和智力倾向在动物的记忆中有着相当程度的印记,它们有能力去爱,忠诚,感恩,有责任感,有良心,讲情谊,还有最高贵的自我牺牲精神。哈特利在《观察人类》一书中写道,在狗看来,我们似乎就是它的上帝,它的统治者,有权以主的名义获得它们的效忠;他还说,我们同样终生有义务去做它们的保护人和恩人。 ↑返回顶部↑